宋苏婉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ICU 重症患者中开展分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ICU重症患者共计86例,单双号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常规的ICU护理,观察组中患者接受分级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操作、安全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ICU重症患者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管理是比较新颖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该模式可以在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提升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护患关系的缓解和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并且ICU中应用十分广泛[1]。为了进一步分析探究分级护理管理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我院选取了部分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开展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理想,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抽样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ICU重症患者共计86例,单双号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患者男女例数为20例、23例,年龄45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60.17±3.06)岁;对照组中患者男女例数为19例、24例,年龄43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61.03±3.57)岁。组间基线资料相似(P>0.05)。
1.2护理方法
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完成对症护理、病情观察、液体管理等常规操作,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具体的内容和步骤为:(1)对重症患者分级:通常情况下ICU患者可以分为4个等级,级别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中一级代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可以适时转出ICU转入普通病房;二级代表仍需要在ICU内接受治疗,但是不用额外给予特殊干预,患者病情无恶劣倾向;三级代表患者病情已经得到了良好控制,但是需要给予特殊干预;四级代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危急并且伴随器官功能衰竭等,需要做好抢救准备和多项特别干预[2]。(2)分级护理:针对不同病情级别的患者要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级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每日巡查,严格遵循医嘱给药,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二级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每1~2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和当日用药的效果,重视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三级患者和四级患者则要额外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每日详细记录病房护理过程,关注生命体征,依据临床特征适时调整临床护理措施[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操作、安全管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差异
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ICU重症患者本身病情就比较危急,因此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分级护理管理能够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效率[4],还可以保障护理质量,医院要强化ICU分级护理的监督和指导,通过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制定分级制度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科室整体护理的有序进行,ICU病房在做好表率后还会促进院内其他科室的可持续发展,贯彻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58%,观察组仅为4.65%,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对ICU重症患者给予分级护理管理能够起到理想效果,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院内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冬,蒋嘉丽. 分级护理管理对重症监护室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7):73-74.
[2]谢敏飞,许海阳,杨英姿. 重症患者护理分级管理方法在ICU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6):235-236.
[3]张伶. 分级护理管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0):4334-4335.
[4]张丽杰. 分级护理管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