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 陆欣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陆欣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以及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更具竞争力。
        身份证号码:32032419860103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以及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更具竞争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的方法,通过查阅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相关文献资料,并且以某一高速公路桥梁薄壁墩施工建设为例,介绍无支架翻模技术的现代施工原理,整理出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一些想法与建议,分析出我国应重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实用性以及推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创新技术的环保水平来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当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其在管理技术方面占有一定的位置,不管是在建筑企业规模方面,还是在数量方面都已经突破了制约,并且对施工技术上的创新要求不断提高。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是当前土木工程项目得以发展的主要形势。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并且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得到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依然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具有创新施工技术的认知,对建筑企业自身的创新潜能进行全面挖掘,进而对科学技术进行利用,推动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1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及现状
        1.1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特点
        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概念:①对于不一样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而言,其拥有自身独有的特征,进而导致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其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所具备的自身性,主要指的是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差异性与不一样的施工技术。②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存有一定的限制性,也就是说,建筑企业与施工队伍存有的差异性,导致施工技术与施工对策存有一定的差异性。再者,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主要是系统且持续性的工程,对于差异性的施工时期,应该使用差异性的建筑施工技术,这样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并不一样,进而导致建筑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实际施工作业当中展现出改变的趋势,没有办法让其维持统一性,但是整体方向却不会发生改变。因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技术,因此,在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作业要求相符的基础上,不应该被其他方面的因素所干扰,需要对其整体性进行保证。
        1.2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连续性,也就是说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在一段时期内做到了连续性的产出,这表明了我国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方面的巨大进展与非凡成就。其次,我国的土木共工程施工中使用新的施工技术的比率也在持续性的提升(见下图1)。由图1 的2014 年至2018 年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新技术使用占比折线统计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新技术的比率在不断上升,直至 2018 年这个比率已经接近 50%,达到了 48.3%,这有力的证明了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所取得的实际成就。虽然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的使用率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也说明了我国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施工新技术的成果转化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新技术使用占比(单位:%)
       
        ——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使使用占比(单位:%)
        图1  2014年至2018年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新技术使用占比
        1.3 某一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建设的技术创新
        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桥梁薄壁墩施工建设项目,桥梁全长共 996km,桥墩柱的建设的标准统一为墩身截面是 6.6m × 2.4m 的C40 型号的混凝土,桥梁全程一共有 48 座薄壁墩。该高速公路桥梁的建设为东西走向,面临着地势落差大,地质结构不同等诸多复杂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复杂的建筑环境,同时考虑到该条高速公路桥梁位于两省交界处车辆较多,超载现象以及施工场所较为狭小的状况,将对高速公路桥梁西部地段的1# ~15#共28 座采用现代创新施工技术———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对于东部的薄壁墩建设采用支架施工的方式,这样不仅提高施工质量,而且会使得整体工期缩短。对于 1# ~ 15#的施工中每四跨共使用一台臂长为 70m 的吊塔,使用每节高 1. 7m 的大块钢模进行施工作业。
        图 2 是无支架翻模的施工示意图,如图 1 所示无支架翻模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包括了施工电梯,直升平台,载人平台,模板及支架和吊塔(塔式起重机)。在施工的第一阶段中,当第一节和第二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此时就可以拆除第一节的模板。当第二节模板达到标准后,开始第四、第五节模板的安装与薄壁墩的浇筑。结合不同施工场地的不同情况给出适应的墩身横截面的大小以及混凝土的型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创新应用,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技术理论和现场实际的结合问题,突显了我国现代土木施工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所在。
       
        图 2 薄壁墩工程无支架翻模施工图
        2 新时代背景下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2.1 重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要走自己的道路,绝对不可以照搬照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新型建筑施工技术,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环境拥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与其他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倘若直接使用他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很可能会导致由于新技术 “水土不服”带来的施工安全隐患,在上文的案例中,某高速路公路桥梁的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建设中,因为,施工技术人员对于创新技术掌握不到位,导致无法快速结合实际,进行设备建设,延误工期,这就是我们创新人才缺乏的表现。而要走自己的施工技术创新道路就必须重视高精尖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出现归根到底是要依靠顶级人才,没有顶级人才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难以得到创新性的突破。在近年来,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已经由过去的火爆逐渐降温,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由于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中大部分人员选择顶层的高端理论研究,却忽视了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这一具体的操作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培育实用性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人才,让其在实地的施工实践中获取经验,并在此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上的创新,完成具有施工操作价值的施工技术上的创新。
        2.2 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实用性
        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质量与成效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会对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土木工程建筑的进度降低,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当中,建筑企业需要增强对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例如,建筑企业应该对深基坑技术以及混凝土技术进行创新以及应用,并且让这些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当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营造比较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保障,进而降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障,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与效率。
        2.3 推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创新技术的环保水平
        在新时期,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必须要紧绷环保这根弦。在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受到政府与人民的广泛关注,土木工程作为环保问题的一大重要来源必须要具备高度的环保意识,而这也就要求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时必须要注意环保问题,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注重施工技术的环保,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时,要采取环保的施工技术,环保的施工技术主要在于降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以及化学污染,从而实现绿色施工环境的营造。二是注重施工材料的环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需要动用大量的建筑施工材料,这些材料倘若本身的获取,运输以及使用过程都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的话,自然会对整个工程建筑所处环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时必须从这两个源头对污染进行把控,采取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使用绿色环保的施工原材料,做到最大程度的环境友好,为我国的环保施工贡献一份力量。
        3 结论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关系到我国土木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必须要把握住施工技术创新,提高建设的整体的水平,以此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整体向前发展,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行业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杜娟,王玉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居业,2019,(08):95-96.
        [2]高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探究 [J].居舍,2019,(20):40.
        [3]谢高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及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9):46-47.
        [4]范以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J].舍,2019,(1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