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王琴
[导读] 分析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效果及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王琴  
(云南省军区昆明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效果及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5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系统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每组各3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系统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急救康复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系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救康复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发展较快,发病率较高,主要以胸闷、胸痛以及出汗等为临床的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该疾病会诱发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情况的发生[1],危及生命,所以当该疾病发生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治疗是必要的,且需要以良好的护理干预保证急救的效果,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文以研究良好的护理干预为方向,进行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7年11月-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n=39,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实验组(n=39,给予患者系统护理措施)。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0名,女性患者19名,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为(42.53±2.1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名,女性患者18名,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为(43.54±2.2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放入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得出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准备好相关的急救器械和物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实验组:系统护理:(1)基础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包括: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如果出现心率过慢或者过快的现象,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的处理,之后指导患者取合理的体位,降低对心脏的负荷,并对患者保持持续性吸氧[2],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2)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伴随较为严重的疼痛,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的结果分别进行不同的镇痛方案,一种为持续吸氧改善病情,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一种是服用止痛药物,还有一种是使用镇痛泵进行疼痛的改善(3)饮食干预:在发病后,需要叮嘱患者以流质食物为主,当病情有所好转,再饮食半流质食物,同时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多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为主,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并且要保证食物的低盐、低脂以及低胆固醇的原则[3],多饮水,保证大便的通畅性(4)心理干预:由于该疾病起病急,较为危重,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缓解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实时考虑,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其进行安慰,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给予患者临床上的需求(5)溶栓护理:溶栓治疗是该疾病的常见方式,但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较多,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建立静脉通路,并实施心电监护,密切的监测ST以及T波变化,合理的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
1.3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再次梗死。
2结果
2.1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组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性显著,(p<0.05),见下表一。
表一   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组间比较 (±s)
 
2.2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有1名,发生心力衰竭的有1名,发生再次梗死的有1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常规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有3名,发生心力衰竭的有15名,发生再次梗死的有2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64%,差异显著,实验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一。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及时的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该疾病起病急,发展快,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增加急救期间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则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文的常规护理就是临床最为被动的护理模式,其不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只能按照医院的规章流程完成相关的工作内容,而系统护理是将护理流程贯穿于这个治疗的过程中,保证护理的有效性、流程性以及科学性[4],掌握患者急救期间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针对于每种护理问题进行逐一的改善,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急救康复速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陶敏,辜莹.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Angiojet系统吸栓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15):15-16.
[2] 肖彩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探讨[J].饮食保健,2016,3(6):69-70.
[3] 张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实施系统护理的效果及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47):171-172.
[4] 张玲瑀.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