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上海辅秦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主旋律的当今社会,装配式建筑由于具有比常规建筑更为优越的性能,逐渐获得了更多人的青睐。本文以宝山顾村所建设某地块项目为例,分析了装配建筑、夹心保温墙的特点,围绕夹心保温预制外墙施工的常见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主要内容涉及夹心保温预制外墙防水设计、构件施工等方面,以期能够给人以启发,为日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装配建筑;预制构件;夹心保温墙;解决措施
前言:
近几年,大量城市选择对装配建筑进行引入,这主要是因为此类建筑拥有诸多优势,例如:节能、高效、精简湿作业流程等,与社会发展所提出要求高度契合,而此类建筑普遍运用夹心保温墙,如何使此类外墙的优势在建筑内部得到充分发挥,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研究论述了夹心保温预制外墙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 宝山新城顾村地区装配式建筑项目概况
顾村地区GC-B-1单元16-02地块项目地处上海市宝山区的中西部,比邻罗店镇、杨行镇、马陆镇和大场镇。项目所在顾村的面积约为42km2,约有10万人口,所占耕地的总面积为870公顷左右。
作为对住宅居住地进行建造的项目,本项目所对应基地面积约为11.3万m2,对建筑密度所提出要求为17.98%,容积率最大值为1.8,绿地占总面积比例的最小值为35%[1]。
在主持本项目设计工作时,笔者花费大量时间对施工难点和策略加以分析,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制定出了符合行业要求的设计方案,为后续环节的落实提供参考。
2 夹心保温墙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本项目为典型装配式建筑,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构成建筑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拆分,使其成为多个规模、体积较小的构件及部品,在工厂对其进行生产,待所生产构件通过检验后,方可向现场进行运输并装配,作为后续环节开展的基础。若以结构体系为依据,可将此类建筑分为夹心保温、外墙模板等多种体系,其中,拥有更丰富类型与种类的体系,即为本项目所采用夹心保温体系,此体系的优势及缺陷均十分明显,除上文所提及优势外,要想对其进行合理运用,还需根据常见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2.2 夹心保温墙概述
夹心保温墙强调运用特定连接件,对外层墙板、内层墙板及保温材料进行组合,此类外墙的优势,主要是拥有良好的保温性。若想对其进行有效预制,以下内容应尤为注意:
1)其一,水平缝所运用防水技术以构造防水为主,具体来说,就是对企口进行预制,阻断水流向室内渗透的路径;
2)其二,直接对保温板外侧进行施工,省略常规的抹灰等步骤,施工速度自然变得更快;
3)其三,若无特殊情况,应保证对各层进行连接的构件材质为玻璃纤维,这是因为玻璃纤维拥有较其他材质更加良好的阻热性;
4)其四,用来为外墙提供保护的混凝土层厚度不应少于50mm[2]。事实证明,只有做到以上要求,才能尽量缩小建筑、保温层在使用寿命上存在的差距,增加项目所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3 装配式建筑夹心保温预制外墙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3.1 夹心保温外墙施工重点
常规建筑外墙的厚度多为200mm,以本项目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对外墙厚度的要求相对特殊,通常为300mm左右,这主要是由墙体构成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设计师对施工方案涉及墙体厚度的部分稍作修改是必然结果,建筑面积自然会受到影响,若建筑对夹心保温、PCF等技术加以运用,面积所受影响往往更加明显。
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设计师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第一,对建筑面积进行预留;第二,提前PC专业对项目进行介入的时间,明确加厚区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事实证明,只有做到对面积严加控制,才能规避工期延长的情况发生。
3.2 夹心保温外墙施工策略
3.2.1 调整建筑施工方案
负责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的人员,应以装配式建筑所固有特征为依据,以对称、规则和整体性为原则,尽量避免立面有大量收进、凹凸变化存在,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将构件刚度出现突变的概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由于装配式建筑被正式投入运用的时间较短,部分设计师仍旧有固化思维存在,例如,为使PC要求得到满足,选择对立面进行牺牲。由本项目可知,PC给建筑立面所带来影响极小,因此,设计师应将重心放在项目定位、外立面优化上。
3.2.2 调整建筑构件施工策略
3.2.2.1 百叶、窗框及栏杆施工
1)PC建筑与常规建筑的区别,还体现在百叶、窗框和栏杆的施工方面。正常来说,百叶及栏杆所适用安装技术,以后装、预埋为主,若决定对预埋加以运用,施工方应提前对预埋件进行预埋。2)另外,无特殊情况下,窗框应对预埋技术加以运用,具体来说,就是对窗框、墙体进行一体化生产,尽量减少需要在现场进行安装的构件数量,保证嵌缝密实度,避免由于嵌缝密实度未达到要求,导致渗水等问题出现,进而给建筑质量、空间舒适度带来影响[3]。
综上,对百叶、窗框等构件的施工进行提前介入,在对PC节点、门窗节点所参照施工图进行设计时,联系实际加以调整,同样是需要加以重视的部分。
3.2.2.2 接缝处理
1)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设计师应对项目所提出密封防水要求尤为注意,门窗接缝、外墙接缝均应进行相应处理,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应以外墙各部位所存在接缝表现出的特点为依据,对防排水系统进行构建。2)外墙竖缝所适用形式以双直槽缝为主,水平缝多为高低缝、企口缝,在条件符合的前提下,设计师可将排水管安装在竖缝的底部,保证所安装排水管拥有10mm及以上内径,材料以PVC为最佳,这是因为此材料拥有良好的防渗、防腐性能。若需要对保温板进行防水处理,施工方应保证所选用材料,满足耐老化、防水及耐候性良好的要求。
3.2.3 重视建筑密封与防水设计
目前,常被用于对外墙进行密封防水处理的方式,包括:
3.2.3.1 外墙接缝
本项目所运用外墙由内叶板、外叶板和保温板构成,符合其特点的水平缝,主要有斜口、平口与企口几种,不同形式的接缝,均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与缺陷,施工方应视情况加以运用,保证其价值的实现。1)首先,平口缝便于生产和安装,但难以为防水性提供保障(如图1);2)其次,企口缝生产难度大,但能在防水方面,为构件提供有力保护(如图2);3)最后,斜口缝对上述形式的优势、缺点进行了整合(如图3)。
.png)
图 1 外墙平口缝
.png)
图 2 外墙企口缝
.png)
图 3 外墙斜口缝
另外,若所运用方式为材料防水,施工方应保证所选用嵌缝材料拥有良好性能,一般来说,嵌缝深度以20mm为基准,板缝宽度应被控制在20mm以内。若所选用材料的防水性能有待提高,施工方应运用水泥砂浆为其提供保护,高档材料可对此步骤加以省略。本项目便对上文所提及方式进行了运用,所取得成效也基本符合预期。
3.2.3.2 外墙防水
目前,被用于对外墙进行防水处理的措施较多,尚未开始施工时,设计师应以水流给外侧防水墙所带来影响为依据,视情况对排水路径加以设计,为水流提供流向指定区域的路径,避免室内被水流渗透的问题出现。外侧所适用防水材料,以PE棒、高弹防水胶为主,受物理作用影响,中间层所表现出特点,通常更倾向于减压空间,施工方可将橡胶防水条向混凝土进行预埋并压紧,内侧更适合对砂浆加以运用。
3.2.3.3 窗框防水
由上文分析可知,多数装配式建筑均会选择对窗框进行预埋,施工方可视情况,决定是否对主框或副框进行预埋,以及是否对窗洞进行预留。若以构件生产难度为切入点,施工难度较低的方式为预留窗洞,预埋主框的难度较高,防水效果与生产难度相反,即:拥有良好防水效果的方式为预埋主框,紧随其后的是预埋副框,最后是预留窗洞。
本项目对窗框进行预埋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可靠锚固,在墙体内部嵌入窗框,上翻边的存在,使建筑对防水所提出要求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对外排水坡度严加控制,提高此构件的防水性。待施工告一段落,再反复对其进行淋水,若无任何问题出现,便可投入运行。
3.2.4 视情况选用保温措施
在保温方面,PC建筑与常规建筑所提出要求基本一致,近几年,上海所推广技术始终为夹心保温,要想使该项技术的价值得到实现,关键是将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但是,此技术并不适用于楼板施工,由此而引发的问题则是冷桥形成,只有对节能构造加以调整,以项目需求为依据,对硬度不同的保温材料加以运用,才能使冷桥所带来影响被控制在合理范围。
在对本项目进行施工时,笔者将外墙分为外叶板、预制构件及保温材料等部分,其中,外叶板厚度为60mm,预制构件厚度为200mm,所运用保温材料为xps,厚度被控制在35mm左右,随后,借助扣件对上述部分进行装配,保证外墙既拥有与项目要求相符的良好保温能力,又具备更加优异的稳定性与刚度。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知,现阶段,大量建筑在施工时,均对夹心保温墙进行了运用。作为与装配式建筑同步出现的技术,夹心保温墙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若想对其加以运用,关键是明确对其进行施工的难点,综合多方因素制定解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优越性得到凸显,社会各界的认可度自然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凌涛.预制夹心外墙保温建筑细部节点防水处理[J].中国建筑防水,2018(05):17-19.
[2]楚洪亮,吴自敏,浦华勇,等.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内部冷凝问题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02):60-63.
[3]修亚光,张双龙,施晓盼,等.预制夹心保温外墙关键技术研究[J].绿色建筑,2017,9(0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