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郊休闲农业发展困境与对策 欧小蓉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欧小蓉
[导读]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409199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感到厌倦。他们渴望工作之余能亲近大自然,有个地方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放松自己的心情。但周末时间及小长假通常只有那么两三天,到远的地方不现实。在拉动城乡消费需求背景下,他们把眼光放在了城郊。大力发展集观赏、采摘、垂钓、游乐、餐饮等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农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石柱县城里人口十来万,周末和小长假需要休闲的地方,做好这一产业,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城郊休闲农业发展困境
        目前,石柱城郊休闲农业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
        1. 缺乏规划引领,布局混乱。前几年,地方政府对城郊的农业产业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农业附加值低,只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对休闲农业有一定认识,但没有较大改观。政府在政策实施、法律保障、财政投入、科学布局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对城郊的休闲农业缺乏统筹规划,选址不科学。产业方面没有结合地方实际,布局相当混乱。休闲农业的投资者没有进行前期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很多是自己想怎么布局就怎么布局,只看重数量的多少,形成所谓的规模效应,动不动就是几百亩,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看重质量,不能考虑区域性资源的独特性,因此不能形成特色,对城里人缺乏吸引力。
        2.模式雷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石柱城郊休闲农业经济主打农家乐,一般呈现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的特点,没有形成发展合力。没有深度挖掘,自然风光得不到充分利用。稍微有点特色的是三河油菜花观光、龙沙草莓采摘,有一定的规模,能给城里人带来一点新鲜感和乐趣。高品质、多功能的休闲农业观光园还很少。个别卫生条件还比较差,接待能力有限。多数经营者观念保守,多数是吃吃农家饭、打打麻将牌,一天的时光就打发掉了。比如吊桥对面山坡上、职教中心一段主要是农家菜、洋芋饭,菜品也差不多近似,没有什么新意。经营模式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农家乐间可以互相替代,不利于培育忠诚度高的游客。有时为了拉拢客人,互相杀价、诋毁,让游客心理上不能接受。服务员对待客人态度还有待改进。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村民,多数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经营者与服务人员间的雇佣关系主要是口头协议,没有签订用工合同。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服务人员的利益缺乏保障。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其学历水平较低,一般为初中及以下,从业时间较短,一般为一两年时间。
        3.季节性消费明显,缺乏好的营销手段。一是城郊休闲农业产业呈现季节性消费特点。在石柱县城郊,休闲农业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休闲农业受农事生产活动的影响较大,春季和夏季游客数量太多,农家乐餐馆和农家宾馆往往人满为患,车辆大幅度增加,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有的游客不讲文明礼貌,乱摘花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美丽景色大打折扣。而在秋冬两季,游客稀少,除了员工工资农家乐开着赚钱太少,形成资源设施的大量浪费。二是营销手段单一。不少农家乐没有营销意识,不懂得开发潜在的客源。只靠口口相传,熟人带熟人,做的量不是太多。缺乏合作意识,与周边景区各自为政,协调效应不明显。他们不知道其他农家乐的经营状况,互相之间信息封锁,不利于提升整体实力。
        4.土地流转难度大,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土地流转难度增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里聚居的人口越来越多,城周因为距离城中心近,土地升值快。有的进城的农民去租点土地种菜卖或者自己吃,解决一大家人吃菜贵的难题。有这样的需求,城周农民也意识到土地的价值,不愿意流转给那些公司或企业发展现代休闲农业,认为那些给的价钱过低。休闲农业用地指标紧缺,流转土地受阻。个别胆大的违规建设一些房屋等设施,易建难拆。政府和主管部门害怕矛盾,睁只眼闭只眼。二是农业与旅游业没有深度融合。两者的深度融合主要是指把农业中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充分发掘出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游客的浓厚兴趣。石柱城郊休闲农业创业者对旅游缺乏基本的理解,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旅游活动相对较为单一,也难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减少旅游收入。
        二、城郊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1.高起点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产业。一是提高对城郊发展休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发展休闲农业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可以优化农业资源要素,使农村土地得到集约利用;也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次,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城镇化让不少农村人集聚城里,但部分年纪大的人找不到工作。发展城郊休闲农业能增加本地农民的收入,也能促进外来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实现双赢目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譬如交通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宾馆服务业等等,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二是加强规划引领。要加强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突出生态优先和地方特色,统筹推进。可以由文旅、林业、规自局、农业、等部门统筹制定规划,对城郊农业产业结构做进一步的调整,科学合理布局产业,系统规划休闲农业发展项目。既注重整体效应,又注重每个细节,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竞争,保障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城郊所在的南宾街道、万安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实力强的公司或企业入驻,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村委会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教育他们要有大局意识,在土地流转上主动积极,为了本地的大发展有时可以做点小的牺牲。统计闲置农房,登记造册,动员农户以合理的租金租给入驻公司或企业,用作办公室、加工厂、仓库、住房等,解决建设用地难题。加强培训,让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加深对农旅融合重要作用的认识,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增强人文底蕴,丰富旅游活动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拓宽旅游收入。打造品牌项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丰富城里人的生活。
        3.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四季活动项目。打造不同主题的休闲农业项目。在农家乐装修上,注重个性化设计,关注细节,以特色地域文化吸引城里人。地方政府给予一定补贴,让他们在内部设施上提档升级。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厨房厕所要弄得干净整洁。厨师要认真学习,开发的菜品要定期更新,让城里人始终保持新鲜感。每个休闲农业项目要有所侧重,凸显独特优势。开动脑筋,根据每个季节景色变化,开发不同的活动项目,一年四季都有看的、耍的、能带走的,使游客能亲身体验其中乐趣,流连忘返,提高回头率。
        4.开展多渠道营销,与周边区域合作共赢。现代社会不仅靠熟人带进行营销,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展营销范围。地方政府网站可以开辟相关栏目,专门推介经营不错的项目,提高宣传效果。也可以拍摄专题片,让游客拍短视频放网上,吸引外地的客人来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增强合作共赢的意识,打造周边经济共同体。可以与周边区域的景区合作,形成旅游环线,推介特色项目。互通信息,对经营好的经验大家分享,增强协调效应,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