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0319880702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其质量问题也频频发生。这不仅会影响到道路与桥梁工程的使用性能,而且还有可能给人们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其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现浇筑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应及早针对现浇筑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就此展开了分析,先是结合实际分析了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有哪些,然后结合施工过程阐述了如何防止质量通病,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给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交通道路桥梁规划发展建设规模逐步扩大,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交通事业长期稳定地发展,还直接损害了受众出现安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加强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安全处理志在必行,
1道路桥梁现浇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出现的质量通病
1.1混凝土工程棱角受损
纵观当前道路桥梁现浇混凝土施工现状,混凝土工程棱角受损问题时常出现,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浇筑施工前,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没能对其进行洒水处理,或洒水量不足,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湿润度不够,个别位置脱水问题较为严重,加之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太早拆除非承重位置支撑板,或隔离层涂抹不匀称等等,均会直接导致混凝土棱角受到损害。
1.2混凝土工程强度不足
实际道路桥梁混凝土现浇施工中,由于部分施工企业过分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直接在混凝土施工中选取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水泥、砂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整体配置质量安全,进而导致混凝土浇筑完成投入使用后的整体强度不足。
1.3混凝土工程外表不平滑
现代道路桥梁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外表不平滑问题时常出现,表面极其容易呈现出蜂窝、小孔等问题,实际混凝土施工建设过程中,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因为道路桥梁混凝土各个类型原材料的配置比例出现误差,直接导致混凝土砂石中有大量杂质,加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没能根据相关施工标准开展具体浇筑操作,直接倒是混凝土工程个别位置出现离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施工前期,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没能对支撑模板进行全面的监测,直接导致模板之间间隙过大,进而导致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水泥浆外流,直接导致了外表蜂窝问题的出现。
1.4混凝土工程钢筋外露
钢筋混凝土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内部构件的保护层较为薄弱,钢筋和模板之间的贴合程度较为紧凑,一旦混凝土拆模操作中,现场施工人员作业不当,就极其容易导致道路桥梁混凝土工程表面出现钢筋外露的问题。
2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施工处理措施
2.1混凝土棱角受损处理措施
造成混凝土棱角受损的原因有很多。除却混凝土失水外,还包括混凝土拆模操作不规范、抽芯过早,运输、起吊时没有保护好混凝土构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应充分洒水,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如果是处于夏季或炎热地区,则应进行洒水养护。另外,也可均匀涂刷脱模剂,防止混凝土脱水过多。
其次,在拆模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合理控制拆模力度,避免造成棱角损伤。同时,在拆除非侧面承重模板时,一定要先确认混凝土的强度,并采取适当的棱角保护措施。最后,在运输、起吊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比如采用棱角保护装置,避免棱角受到撞击,并合理控制起吊操作,避免成型混凝土磕碰到其它物体,造成棱角损伤。
2.2钢筋外露处理措施
钢筋外露不仅仅会影响到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美观性,而且还会影响到工程的使用性能。所以,施工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施工处理措施,预防钢筋外露。第一,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应先依据施工方案,复查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同时,还应固定好垫块,避免钢筋不稳发生错位问题。第二,在振捣过程中,为了避免振捣造成钢筋的移位,施工人员应提前制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控制振捣位置。同时,在钢筋密集处,预留一定的振捣空间。第三,若混凝土的自由落体高度大于两米,施工人员可利用串通、溜槽进行下料。第四,如果出现了钢筋踩弯、脱扣问题,施工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第五,在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对此,可设置标高线。第六,为了彻底杜绝钢筋外露问题的发生,还可安排专人看守钢筋。若出现了钢筋移位、上浮问题,要立即处理。总之,只有切实把握好每个施工细节,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才能避免出现钢筋外露情况。
2.3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抗冻性、耐久性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牢固性。所以,在现浇筑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依据施工标准,控制混凝土的强度。第一,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水泥、砂石、拌和水等材料的质量。如在采购阶段,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合格证。第二,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随意套用配合比。正确的做法是要依据工程特点、原材料实际,进行实验室试配。同时,还应合理控制水泥用量、严格控制用水量、外加剂含量。第三,还应加强计量设备的管理,进而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投料量。第四,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比如按照既定的加料顺序,添加混凝土原料;合理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在泵送混凝土时,尽量连续施工。若出现了离析情况,则应先停歇足够的时间,并用压力水进行冲洗;尽量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在振捣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振捣工具,控制振捣速度,并实时观察钢筋、模板等是否存在变形、堵塞等问题,若有则应停止浇筑。第五,还应做好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第六,若出现了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则需对其进行测试,并采取加固、减少荷载等处理方法。比如采用梁底添加碳纤维、增大截面积等方法。
2.4混凝土表面蜂窝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出现了疏松、石子空隙等类似蜂窝的孔洞。蜂窝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而且还会加快混凝土的老化,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在处理混凝土表面蜂窝问题时,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并保证原材料的计量准确。第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坍落度,并采用分层下料、振捣的方式。第三,在浇筑过程中,还应多观察模板。若出现模板移动问题,则应停止浇筑。另外,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混凝土蜂窝现象,则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若是出现了小蜂窝问题,施工人员可先进行混凝土的冲洗,待混凝土表面干净后再用比例适当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但如果出现了大蜂窝问题,则需先剔除混凝土表面的碎石、突出颗粒,然后再进行冲洗,待干净后再填筑细石混凝土,并捣实。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混凝土现浇质量通病,施工人员应提前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再实施这些措施。同时,如果已经出现了质量通病,施工人员则应立即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保证混凝土现浇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经超.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与施工处理[J].居舍,2019(04):15.
[2]刘魏.道路与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217.
[3]徐兴利.道路桥梁中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通病与施工处理[J].居业,2018(0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