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济南输油气分公司
摘要:为了加强成品油管道高后果区的管理,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于高后果区,通过对不同地区成品油管道高后果区特点的分析,发现了成品油管道高后果区分布的特点以及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各公司应根据所辖管道的特点,制定详细的高后果区识别准则,不能盲目套用标准。
关键词:成品油;输油管道;高后果区
成品油管道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给长距离的输送带来了安全隐患。成品油管道连接上游炼厂和下游用户,因此,其途径地区大多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成品油管道具有点多线长、地形复杂、高后果区多、不可控因素多等特点。由于管道途径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人口和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成品油管道的高后果区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概念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HCAs)指的是在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危及周边居民安全对周边居民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以及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重点区域。高后果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居民聚集点以及环境资源的变化而改变。其中,高后果并不等同于高风险,高后果区是技术人员并不考虑发生的概率,而是考虑石油运输管道一旦发生最坏的情况做出的评估结果。
二、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识别
(一)进行高后果区识别的目的
相关技术人员在输油管道发生事故的分析结果中,应明确造成管道高后果区的具体原因,适当预测输油管道发生事故时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区域以及造成的相应后果。广大技术人员在进行输油管道设计时应明确管道中易发生危险的位置以及在石油管道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威胁,使得相关技术施工人员在进行管道维护以及管道管理过程中具有更加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重点。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输油管道设计时,应做好完备的前期准备工作,系统分析石油管道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技术漏洞以及运行问题,进而尽量减少石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的技术失误,保障石油管道工作的稳定运行。
(二)高后果区识别的识别方法
输油管道的高后果区的管道部分为技术人员进行综合风险评价的重要位置。广大技术人员在进行高后果区识别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1)识别区域分类。技术人员根据石油运输管道的后果区的周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分类,综合考虑周边居民的居住情况、大型基础设施建筑群、生态环境链等多方因素分为以下三种。人口密集区:靠近城市、城镇、乡村以及小范围居民区等基础设施区:靠近工厂、加油站、高速公路、国道、污水管道、暗渠、码头、隧道、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靠近水源地、河流、湖泊、自然保护区等。
(2)距离依据。技术人员在进行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设定时,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周边环境的不同对距离设置进行合理规划,保障周边居民生活稳定,企业运行正常。
(3)判定规则。技术人员对周边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应系统考虑三大类型的主要特点,满足输油管道后果区石油是识别准则,就可以判定为类型区域。
三、现有高后果区主要管理方式
1)区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中油管道关于专职区长、作业区级分区长、作业区级总区长的职责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巡护工作。
2)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每年4月30日前对所辖管道进行一次全面的高后果区识别和更新工作,并将识别和更新结果录入 PIS 系统。根据识别结果开展风险评价,制定“一区一案”。
3)加密巡线频次。作业区级总区长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高后果区徒步巡线,作业区级分区长每周对所辖高后果区管段开展全覆盖徒步巡线,专职区长每天至少开展两次高后果区徒步巡线工作,属地巡线工每天开展两次高后果区徒步巡线并记录到 GPS 巡检系统中。
4)建立地警企联动机制。
按要求完成“一区一案”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备案,定期走访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沿线乡镇村社。
5)持续加强第三方施工管理。加强管道第三方施工管理信息收集,对于发现的第三方施工实现“三色”预警机制,严防死守。
6)栽设高后果区管理信息牌。通过在高后果区栽设管理信息牌,公示此段高后果区的起止桩号、长度、行政位置、等级、类型、上下游阀室及距离、识别项、特征描述、管理目标、区长职责、相关人员电话、报警电话,使高后果区信息得以传播,使相关人员能清晰掌握高后果区情况,得以更好地做好高后果区管理。
7)在高后果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每处高后果区按照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作业区站控室,实现实时监控,提高技防手段。
8)定期开展高后果区应急演练。根据要求每季度联合地方政府、沿线居民开展一次高后果区应急演练。
9)持续开展精准宣传。根据要求每季度对所有高后果区开展一次入户宣传,对高后果区内居民进行入户信息登记,建立联系档案。在高后果区人口聚集地黏贴管道保护宣传海报。
10)定期开展内外检测与修复。根据要求每三年定期开展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每三年开展一次内检测,对于发现的缺陷点及时进行修复。
四、高后果区提升和强化措施
(一)建立“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高后果区管理理念
避免高后果区产生和扩大,重点在于预防,而要做好预防需从以下工作进行入手:①加强第三方施工监管,紧密依托地方政府在第三方施工项目规划阶段就积极协调、主动对接,争取在规划阶段就避开现有高后果区或者避免产生新的高后果区。对于无法避让的第三方施工,严防死守,24h 监管,确保安全合规。②每月定期走访地方政府规划、国土、发改、交通、住建、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以及管道沿线各乡镇村社,宣传管道保护知识、收集第三方施工信息;③每季度联合发改、应急管理等地方政府部门开展高后果区专项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二)大力宣传、积极沟通、争取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支持
①主动将所辖管道高后果区情况向地方政府发改、应急管理等部门备案。通过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发改局定期向县级人民政府书面汇报管道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将管道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日程;②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各项工作,主动接受地方政府监管,利用各种场所大力宣扬管道保证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消除地方政府误解,获取其支持;③联合地方政府发改、应急管理局每季度对与管道相关联的交通、住建、水务、国土等部门、管道沿线各乡镇、重点企业开展管道保护知识讲座,将管道保护工作制度化;④对于影响地方大型规划和重点项目的管段,积极配合完成改线事宜。
(三)开拓创新、规范管理
作业区要组织人员将各项高后果区管理制度要求整理成册,并根据自身实际完成转译,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手册。根据管理手册分配工作,责任到人,明确标准,修订对应的考核细则,强化监督职责,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作业区要制定创新管理的奖励办法,从制度上鼓励员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创新巡线方式、优化巡线内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高后果区管理水平。
高后果区的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作业区要持续提高高后果区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巡护模式和内容,层层压实责任,建立良好的地企警联防联动机制,要依托地方政府做好第三方施工监管,建立良好的企民关系,要定期开展地、企、民联合演练,要从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等各方面进行加强管理,全力确保高后果区安全,防止高后果区的数量、长度增加以及高后果区级别升高。
参考文献:
[1]李平.油气长输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风险评价探析[J].化工管理,2020(02)
[2]吴洪伟.高后果区防护技术在油气管道中的应用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19(11)
[3]王银强,丁孟鑫,马睿华,马庭辉,丁秉军.浅析管道高后果区管理存在的难点与控制措施[J].冶金管理,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