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7108319850129XXXX
摘要:地下人防工程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某建筑地下人防工程实例,对其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地下人防工程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其作用及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人防工程;施工方法
1地下人防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全埋式平战结合式人防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自行车库房等),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16534.96㎡,应建的人防面积为:7082.91㎡,人防防护区总建筑面积:9943.03㎡其中二等人员掩蔽所:6615.6㎡。
2施工准备
(1)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便于材料的加工和运输,在施工现场内部建钢筋加工区和钢筋堆放场地及模板加工场。
(2)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
(3)施工方案及交底的编制。项目技术部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方案交底,明确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4)施工技术交底。责任工程师对操作班组进行交底,明确操作中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和措施。
3施工方法
3.1模板施工
3.1.1地库、楼座地下墙体模板
地下外墙墙模板背楞竖向为50×100方木,间距300mm;水平采用双架管固定在竖向架管的外侧,1/2墙高以下间距为400mm,以上为500mm。支模时支撑系统支撑在双架管上,模板采用φ14止水螺杆(与墙两端接触处用用止水胶塞)加固,止水螺杆水平@450,竖向1/2墙高以下@400mm,以上@500mm;用“山”型卡卡在横向双架管上,1/2墙高以下用双山型卡加双螺母紧固。
3.1.2顶板模板
楼座顶板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地库顶板采用18mm厚覆膜多层板。楼座支撑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上设有可调顶托。地库顶板采用碗扣式满堂红脚手架。顶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250,主龙骨采用100×100木方或圆48双架管,间距为1000。地下顶板脚手架立杆间距900*1200mm,横杆步距1500mm,扫地杆距地面200mm。当短跨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见下表。
表1起拱高度控制表
3.1.3门窗洞口模板
门窗洞口模板采用15mm厚的红木板制作定型模板,背楞采用50×100mm双木方,在模板的四角分别采用一根50×100mm木方连接固定。
3.2混凝土施工
32.1混凝土浇注
(1)浇筑分层厚度
浇筑层厚度≤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本工程采用50型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38.5cm),混凝土分层厚度500mm。现场制作五根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杆(在50mm×25mm×5000mm)木条上刷黄油漆,自下而上每500mm用红油漆标上刻度,刻度字体要大而醒目)随时探测、调整混凝土(包括柱、梁混凝土等)浇筑厚度。浇筑混凝土时用手电筒照明读取厚度控制杆上数据,从而控制浇筑厚度。
(2)混凝土振捣
①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且必须插入下层≥50mm(根据分层厚度,在振动棒上作红漆刻度线来控制)。振动棒移动间距≤60cm。振捣时间通过观察(混凝土表面泛出浆、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来确定。振捣器距离模板≥20cm。
②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振捣棒应距洞边30cm以上,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留出气孔,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③从施工缝处开始浇筑混凝时,不能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振捣时由远而近向施工缝处推进,距离缝边900mm±100mm(用卷尺来控制)处停止振捣,对此处混凝土改用人工加强振捣,使其结合紧密。顶板、梁采用斜向振捣,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42°,严禁振捣棒直接振捣钢筋、模板和预埋件。
④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浇筑入模后,必须振动捣固。
⑤浇筑时,每条泵管配备足够的振捣棒。使混凝土自然缓慢流动,然后全面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层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解决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棒相应跟上,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⑥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来回抽动50~100mm,以使上、下震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使混凝土表面不显著沉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每个流水段应设专人指挥振捣工作,严防漏振、过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的现象产生。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填满振捣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⑦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避免漏振。振动器移动间距为500mm。
⑧插入式振捣器操作要点是:“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切勿漏点插;上下要振动,层层要扣搭;时间掌握好,密实质量佳。”
⑨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
3.2.3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现有害裂缝,确保混凝土质量,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序,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
(2)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保温能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致过快散失,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和温度梯度,从而避免产生表面裂缝;保湿使混凝土在强度发展阶段保持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3)本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保湿降温养护。
(4)在基础底板上铺放塑料布后进行浇水养护,保证塑料布内外湿润。塑料布应叠缝,以减少水分的散发。
(5)为保证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小于25摄氏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摄氏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的同时,还要覆盖麻袋。
(6)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7)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6小时内加以覆盖。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8)柱混凝土采用喷养护剂或淋水方式进行养护。
(9)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强度≤1.2Mpa前,不得上人和进行其它作业。
4总结
综上所述,人防工程的特殊性要求建筑的特殊性,而只有居安思危,在和平年代建筑人防工程的时候提前考虑到战时需求,才能在战争的时候安之若素,只有从建筑目的,实际施工情况的角度出发,将理想效果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建筑出理想而又安全可靠的人防工程,促进人防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斌,阳晓红,蔡克克.基于建筑工程地下人防工程施工方法的探讨[J].河南建材,2018,(02):168-170.
[2]刘广涛.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民营科技,2016(10).
[3]黄龙妹.建筑工程人防地下室的防水设计和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6(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