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河道湖泊管理局 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河道治理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程,在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河道治理的效果,在保证河道满足用水、灌溉、航运和防洪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即要基于生态系统平衡的社角来进行河道治理,打造生态水利。本文从河道治理和生态水利间的矛盾入手,分析了生态水利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对基于生态水利下的河道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河道;存在问题;治理措施
引言
河道的治理能够有效的改变当地人居住的环境,在治理过程中如果让河道洪水流通畅通,河道水势趋于平稳清澈,河道和环境相适宜,就可以通过对河道的治理,提高河道预防洪水的能力,加大保护周边市民安全的系数,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河道普遍存在的问题
1.1预防洪水的要求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预防洪水的要求低、河道水坝质量差是河道存在的普遍问题。河道河道建设的工程量大,涉及的东西较多。当前,我国很多河道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全面的治理和完善。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2/3的河道预防达不到国家的规定。已经治理过的河道水利设施仍然很薄弱,而且大部分的地方仅有非常简陋的泄洪道和排水沟等。许多治理河道的设施使用率低,一些河道河道防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修缮,河道治理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导致无法应对一些突发的紧急状况,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河道分布比较偏远,而且地质条件不容易掌握
河道很多都分布在一些偏远的城镇、山区之中,道路修整不完善,交通不方便,这就给在山区中治理河道问题的人员带来了困扰,使得一些河道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而且因为经济的发展程度低,有关于治理河道的资金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到位。许多河道地域条件复杂,比如有些喀什特地貌,泥石流等都对这些河道的治理工作产生很多阻碍和影响。每条河道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地貌特点,而且治理河道的方式也是按照实际情况开展的,这就加重了我国治理河道的任务。
1.3河道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
很多地方治理河道的时候前期的基础工作准备不恰当,没有对整个的河道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规划,造成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完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达不到整治的目的,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了解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之前这里的工作不能满足人们对河道治理和管理的要求,人们对于河道的污染治理、去除淤泥、以及相关水资源的利用和追求水生态的平衡等要求越来越高。
2生态水利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新要求
2.1立足于自然规律,根据河道的流域特征科学规划
以河道范围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来对河道进行科学规划,以此来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并在生态水利理念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保证河道的平衡,实现河道流域内生态环境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协同发展。而且在实际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结合,重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重点保护好河道区域内的水文和植被环境,确保河道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2生态水利的理念应贯穿整个工程建设
在河道治理的全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生态水利理念的融入和落实,实现河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在生态水利理念下,要求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就地取材,并种植适当该区域环境的喜水植物,借助于自然植被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扩大流域内的绿化面积,进一步改善局部小环境的质量。在实际河道域改造过程中,还要遵循能宽则宽的原则,保证河漫滩面积具有足够的宽度,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提防后退措施来保证流域内河道水流的连通性,进一步增加河道承载的水量,减少洪水发生概率,实现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另外,还要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影响评价系统,针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及时发现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2.3以先进科学技术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撑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涵盖了较多的学科内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积极构建一个完善的多领域整合技术系统,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其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4提升生态水利工程应用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河道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自身具备了一定的净化和修复能力,生态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可以充分的借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净化和修复能力来实现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更好的发挥生态系统自净和修复能力。这就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植被系统,重视高成活率水生植物的种植,同时还要保证水生动物系统的完善,基于植物和动物的相互制约下,提高水体净化能力,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3.1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建设自然化河道
河道生态建设需要尽量保证河道的蜿蜒性,这样在水流冲击下不会损坏河道,同时弯曲的河道也有效的增加了蓄水量,使水流量大幅度增加。不仅扩大了生物生存空间,而且进一步扩增了水体的整体容量。基于水资源控制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河道水利变化实现自然控制,并重视生态性研究和分析,基于河道蜿蜒性方面开展多方位的设计,通过不同的层面来有效的扩展河道的蜿蜒。在自然生态水的建设层面,需要对河道的生态效果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控制。从而使得自然化河道的生态管理效果更为显著。
3.2构筑现代生态化水网工程
在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通过积极建设现代生态水网工可通过该,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同时在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面水网构筑工程特点来实现对河道的综合控制,并积极完善水网工程,与生态标准相结合,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实现河道的有效治理,利用水网工程来促进河道生态的恢复。
3.3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
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开始之前,需要综合考虑河道周边的地形、地貌及河道自身的功能特征等,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方案。具体要根据河道周边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来开展调查分析,确保河道周边植被所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此来具体划分工程区域。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河道划分为常露区、变化区和常淹区。并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来选择适宜生长的护坡区域植物。一般将耐旱植物种植在长露区域范围内,将干旱和水淹植物种植在变化区域内,水生植物则种植在常淹区域内。
3.4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河道流域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流域内物种的数量和种类,保证河道内部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构建水生动物种群,有效的提高水生动物的数量,实现对河道水体的净化,更好的维护好河道的生态平衡,促进河道的生态化发展。
结语
基于生态水利的河道治理工程,其需要在满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科学、稳定的生态技术来治理河道。在具体河道治理过程中,遵循以自然为本的重心,打造生态化的河道生态环境,实现河道治理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6):402-403.
[2]桑猛.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实践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140.
[3]江宁.探究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应用模式[J].智能城市,2018(2):160-161.
[4]魏玮.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