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继超
[导读] 摘要:土地资源利用率是研究土地利用过渡和土地管理的重点。
        身份证号:34122619821002XXXX
        摘要:土地资源利用率是研究土地利用过渡和土地管理的重点。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率既可以作为创新土地规划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作为推动土地管理模式从一维数量管理向多维数量-质量-生态管理转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有效利用。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政策;土地资源;利用率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是城市化的核心和基本支撑。根据过去十年左右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很好地预期土地资源利用率将在未来对人类生活,健康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生态安全水平的小幅提高将大大提高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根据预测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对土地资源利用率进行提高,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采取不同的促进措施和配套政策。
        1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策略分析
        当前,中国已进入城乡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严峻挑战。土地规划管理是主要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由于不可避免的需求增长和固定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加剧,其传统的开发和广泛利用模式使前景黯淡。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和工业用地的低效率增长将产生强烈的需求和惯性,这将进一步推动高速农村土地的转换以及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反映了目前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现代发展趋势,需要加快推进相关创新。因此,对土地利用机构的创新以及对土地利用功能和效率的改进是刻不容缓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解决驱动土地征用,追求土地融资与浪费土地资源的制度性冲突,促使土地使用管理机构在征用和集体经营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策略进一步深化和促进我国城乡发展转型。
        2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随着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利用转型研究的引入,结合土地利用具体措施与中国农村可持续性的相关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例如农村聚居地、耕地和城市村庄形态演变和功能转变。农村住房土地过渡、土地使用过渡、农村转型发展以及土地使用过渡的驱动力,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的增加,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土地利用过渡。土地使用具体措施可以被视为推动土地资源系统转型的主要力量,并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例如造成农田损失和土壤退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能力。污染土地资源环境,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并引起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调整。
        2.1  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过渡变迁
        在某种程度上土地利用的过渡实质上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代表不同部门利益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发生冲突,并试图通过及时改变形态来缓解这些冲突。因此,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的理论模型是这些转变将导致土地利用形态格局的新平衡,土地利用形态由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分别反映了相应的经济部门的发展趋势,最终实现了城乡土地利用系统的质变。土地使用过渡是实现可持续性的两把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价值相对于其竞争用途的价值随时间变化,受土地资源分配和管理影响的土地利用过渡过程十分复杂。有时用于分配土地的实际价值可能远非最佳,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过渡变迁,社会环境和过渡变迁的关系之间以考虑土地使用过渡如何实现多种收益,即如何通过有效的土地使用管理来控制土地使用的过渡。为此,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过渡与土地管理之间的相互反馈,通过土地利用过渡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土地管理措施可以将土地利用过渡调整为适当的轨迹。


        2.2  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管理模式
        建立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分类管理模式,为了更有效地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类,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大量的预测建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管理模式的准确率还不够高,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背后的重要信息进行检测。根据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数据集的特点提出了管理模式,并利用了数据集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分类。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支持向量机具有分类表面简单,泛化性能高,拟合精度高等特点;从条件和数据结构的角度出发:在条件丰富的情况下,样本应有丰富的支持向量。调节和分配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土地管理模式应考虑到土地利用过渡的想法,以土地利用过渡思想为基础的规划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总体分配,形成合理的土地管理模式。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措施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利用调节制度,其中土地利用规划始终是重要的。
        2.3  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经济措施
        土地管理的经济措施是指根据客观的经济规律来规范和指导土地利用活动的方法,以实现土地利用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在所有的经济措施中,地租和土地价格是最受欢迎的两种,它们是政府掌握的直接宏观经济杠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因此个人之间没有土地所有权转移。现有的城市土地市场价格恰好是一定时期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农村土地市场价格是指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或集体建设用地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这些价格实际上在概念上和数量上都是同一时期的土地租金。土地价格是平衡当前土地市场的有用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无序建设用地的扩张,并迫使土地使用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强度,从而导致了土地经济措施形态的变化。政府通过耕地占用税的经济手段,减少了非农业建设对非理性耕地的占用,放慢了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速度。此外,政府还对土地利用进行了宏观调控。可以振兴农村集体企业建设用地的资产,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转移,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实现土地经济措施形态的转变。
        2.4  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转型工程
        土地管理的工程和技术手段包括系统工程技术,土地整理技术,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等。土地转型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指由科学、工程、管理和农业等相关学科交叉整合。土地转型工程可以帮助利用和巩固生产要素,将田地、水、道路和森林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生产服务,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作为土地利用过渡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和垦殖,所有这些基本上都属于土地转型工程和技术领域。中国未来的转型工程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可用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土地利用需求。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形态,土地整理有助于实现土地转型。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土地整理,规范农业用地结构,合并零散地块等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改变农田形态即低产田改造或盐碱地改良,可以改善农田质量。在城市地区,可以通过增加投资和巩固城市建设用地来挖掘内部土地利用潜力,即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促进城市地区的土地转型工程。
        3  结束语
        土地使用过渡和管理调整的驱动力将是加强土地规划保障。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在维持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生态用地和耕地转化规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优质的土地资源利用率。因此,土地管理模式对土地转型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主要的土地利用形态上。
        参考文献:
        [1] 岳娟,刘梦.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就近体验+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J].甘肃农业,2019(08):64-68.
        [2] 孙建平,王正军,魏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以“庆阳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07):1-2.
        [3] 佘泽鑫.合理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J].区域治理,2019(23):69-72.
        [4] 陈友城.我国农村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