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章海涛
[导读] 摘要:现代城市居民对房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如何让消费者满意,已经成为建筑企业重点考虑的内容。
        身份证:33068119861105XXXX
        摘要:现代城市居民对房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如何让消费者满意,已经成为建筑企业重点考虑的内容。本文阐述了做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意识缺失等问题,提出明晰施工质量管理职责、做好准备工作、严格管控材料和机械设备、注意细节等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希望建筑企业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房屋建筑。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意识;管理职责
        引言
        在很多用户的认知中,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仅仅是施工完成后,由质量审查人员对房屋是否达到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如果出现质量低下的问题,责令施工方限期整改。然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必须对每个施工环节加强管理,将工作渗透到各项细节,从而使最终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基于此,必须制定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流程。
        1.做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建筑企业自身来说,做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对施工全程的成本支出了如指掌,进而做出合理规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优势项目,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其次,消费者对房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挑剔程度也随之增加,如果建筑企业能够清晰解答消费者的所有疑问,特别是在房屋结构设计、设施安装工艺等方面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有助于提高房屋建筑商品的成交率,从而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最后,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长远角度来看,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必然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人们在看房、买房、卖房的过程中,势必重点关注开发商和建筑团队,有助于企业迅速打响名声,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2.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建筑企业虽然拥有完整的施工流程,在施工过程中也能够较为严格地予以执行,但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情况是,在阶段性工程完成之后,没有立刻开展质量检测的意识,忽略了一些细节,从而给后续施工埋下隐患。比如现代精装修的房屋,在铺设地板或瓷砖之前,需要对垫层的平整度进行测量,防止铺设完成后出现局部凸起或是砖面下沉等现象。如果很多细节处的施工存在瑕疵,随着数量的增加,会给房屋整体带来造成严重的质量威胁。其次,一些建筑企业存在建筑材料审查不够严格、随意摆放等不良习惯,特别是一些采用新型建筑工艺的项目,对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稍不注意很可能导致最终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给参与各方造成损失。最后,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建筑行业号称三大“劝退”行业之一,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意从事一线建筑工作;从社会上招聘的年轻工人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经常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作业,而现场监管工作没有履行相应的职责,致使房屋质量低下。
        3.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
        3.1明晰施工质量管理职责
        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明晰岗位职责,发现问题时,迅速确定相关责任人。
        第一,项目经理作为总负责人,负领导责任。
        第二,安全负责人,监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行为;配合有关部门排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活动;检查劳动保护设备的使用情况。
        第三,技术负责人,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项阶段工程的安全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一切技术问题。
        第四,生产调度负责人,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监控施工流程,合理安排每天的施工计划,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务必了如指掌,科学控制成本。
        第五,机械管理负责人,按照型号对设备进行分类,详细记录使用及维护情况,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六,消防管理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工作,制定防火防事故的全套章程,保证施工现场防火设备齐全且时刻保持即时可用状态;
        第七,劳务管理负责人,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合理布置加班工作,确保工人劳逸结合。
        综上所述,将每一项管理职责明确到具体人员,在工程开展期间,各司其职,保证各自的工作质量,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1]。


        3.2做好全部准备工作
        做好施工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出现的频率。技术负责人需要对现场进行充分调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全部施工流程并将全部设备、材料清晰列入施工图纸,当一切所需运抵施工现场时,进行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开展。在一些特殊的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对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如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在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承建的工程,对脚手架的平面布置要求如下:洋房拥有4个外立面,搭设高度分别为22m、24m,9号楼的西立面搭设高度为32m、14号楼的西立面为30m;别墅拥有4个外立面,搭设高度均为12m;垃圾房、配电站拥有4个外立面,搭设高度均为9.5m;门卫4个外立面的搭建高度需要维持在7.5m。对于脚手架构配件的外观也有相应的质量要求:第一,钢管必须保证无任何裂纹、凹陷、腐蚀现象,且不能选用经过对接、焊接的管道;第二,钢管整体应该保持平直状态,偏差应该在总长度的2‰以内,端面平整,无斜口、毛刺;第三,主要构配件的生产标识应该保持清晰。按照要求严格做好准备工作,最大化保证施工进展顺利。
        3.3严格管控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
        现代工程管理正在朝向精细化发展,对工程所需的材料总量、每个阶段的消耗量进行详细计算之后,即可通过材料的使用程度判断工程进展情况。此外,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从而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已经全面使用商品混凝土,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便利性,但在使用前还需要严格检验,确定材料的性能。对于机械设备,需要科学制定管理方案,无关人员禁止靠近;具备操作资格的技术人员必须在取得项目负责人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展作业。如上文提到的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开展的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就脚手架的管控工作制定了严苛标准:在准备工作完成后、脚手架搭建前、首段高度达到6米之后、架体随施工进度逐层升高、达到设计高度、停止使用1个月后等阶段均需要进行检查、验收,使脚手架时刻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对架体的三维尺寸、斜杆和钢管剪刀撑设置、不均匀沉降、连墙件设置、外侧安全网、内测层间水平网等项目定期检查,做到心中有数,根本目的是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2]。
        3.4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意识,注意细节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注意细节处的操作标准并制定应急反应预案,一切以安全为重。首先,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身着作业服、按照规定系好安全绳。其次,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方法培训,如外伤紧急止血,具体方法包括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和止血带止血;常见的包扎方法为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尼龙网包扎、自粘贴包扎。此外,对于骨折、触电、中暑、高空坠落等较为严重事故,施工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知识。最后,无论任何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脚手架出现变形、位移、坍塌、晃动等现象,应该立刻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疏散;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之后,迅速组建应急指挥组,一方面针对伤亡情况开展救治工作,另一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保证施工现场时刻处于可控范围之内[3]。
        3.5提高质量监理单位的监管水平
        部分建筑企业对安全监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不足,甚至派遣“关系户”负责,而这些监理人员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职业素养,均不足以担负起此项工作职责,无法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基于此,最佳方式为聘请第三方专业监理单位,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高质量的监控。当发现施工进度与施工图纸、施工计划发生偏离时,监理人员应该及时通知相关方,就实际情况迅速沟通并尽快达成一致。但在很多时候,参与房屋建筑施工的单位较多,面对众说纷纭的局面,监理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高度负责的职业素养以及临危不惧的抗压能力,时刻将房屋建筑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不允许任何突破原则底线的事情发生。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的管理水平,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住房。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只有兢兢业业、高质量完成每一个阶段性任务,“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在整体上提高建筑质量。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必须将高度负责的责任管理意识深入每一项施工细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清除一切隐患,不仅能够保证最终质量,还可以总结出完整的高水准施工流程,从而让企业“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卫帅.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能城市,2020,6(04):73-74.
        [2]刘美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及实施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6):187-188.
        [3]陈茂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20(01):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