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金典建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我国建筑业与其他制造行业相比,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整体利润率和项目管理水平等较低。结合项目实践,引入“精益建造”理念,探索建筑业精益建造技术,通过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优化,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精益建造理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各地都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推行精益建造,致力实现均质履约已成为建筑业追求的目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企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在精益建造上下足工夫,将精益建造落在实处。
1精益建造的特点和优势
精益建造技术是在常州“才良模式”施工组织设计方法、碧桂园“SSGF”新建造技术成套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施工组织、施工技术成套工法,其核心是将建筑产品按照工业化零部件管理要求拆分成施工模块,通过设计优化减少多余工序,通过工艺优化提高一次成优率,通过措施优化提高施工措施可靠性,通过工序穿插减少工作面闲置,通过系统性合约规划整合优质资源,进而推动项目安全、环境标准化管理,提高资源周转利用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履约能力。通俗来讲,精益生产是将建筑物分解为流动的产品,由相对固定的人员来生产,通过一体化施工和先进工艺的组合运用实现建造品质提升。
精益建造技术已有一些成功范例,如澋悦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6万m2,地下2层,地上最高48层,合同工期770天。项目通过使用一体化施工、两图融合、三个样板及安全质量风险防控等成套的精益建造工具,在品质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雄安市民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0.33万m2,是雄安新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项目高度集成结构、保温、隔音、水电、暖通、节能、装修于一体的模块化建筑部件,采用机电设备安装数字化预制加工,全系统工业化预制、现场装配施工,从开工到钢结构封顶仅用41天,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仅用了112天,创造了雄安速度。
2基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2.1质量管理
2.1.1全面质量管理
精益建造理论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从建筑过程展开管理,保障建筑产品质量。项目从设计阶段开始,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质量检验,要求相关人员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问题,确保项目各环节管理质量,确保不会有不合格建筑产品出现。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应培养人员在质量检测上保持自觉性,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自觉检测,根据质量评定要求主动记录检测结果,强化自我约束。在精益建造理论基础上确立“3N”实现,在建设初期消除质量问题。
2.1.2建设过程精益化
项目任务准备,程序更改,自动创建资源需求计划,增加适应性灵活性与缩短周期的原则是一致的,相应的关系分别为k-B和k-C。BIM技术具有模拟和分析工地周围环境,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的能力。项目经理和员工可以在开始工作之前通过观察设计模拟来学习施工标准化。对于困难的零件,技术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容易模拟和选择容易出现质量缺陷的零件和节点,并选择适当的施工计划。这与精益选择可靠的技术原理是一致的,并且对应关系为1-H,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遵循标准化流程和标准化施工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效率。这符合标准化苗条设计的原则,等效于I-E。使用BIM4D工具对设计步骤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实现可视化的设计过程。该过程可以识别资源和空间冲突,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这优化了施工过程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BIM构造步骤的4D显示功能对应于可视化管理修改后的构造的原理,相应的比例为m-G。在网站上及时更新和提交信息,使项目参与者可以确定项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一致之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不可控制的问题产生,减少更改并缩短项目的施工用时长短,项目的可视化与各种原则相适应。对应的关系依次是n-B和n-G。在线交流使项目参与者可以即时交流和交换项目信息,并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有关BIM产品和在线交流过程的信息符合适应性设计灵活性和信息交换的原则,相应的关系分别为o-C和o-K。通过使用BIM提供的组件或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直接执行预定方案,避免人为错误,使得生产更加的完善。该技术使现场施工平添了几分活力,使生产过程更加的随机应变,使施工更加的简便灵活。预先建立的计算机控制功能使适当的设计灵活性和管理原则与相应的p-C和p-E关系保持一致。
2.2成本管理
2.2.1材料采购JIT模式
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70%以上,合理控制材料成本意义重大。项目施工需要应用多种材料,JIT模式的应用可将合适数量与质量的物品,在相应的时间供应到相应地点,这种采购模式更加灵活,供应商可在线得到采购计划,对客户需求加以了解,为项目施工提供适宜的材料。要求施工单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通过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应用JIT模式进行材料采购,实现对项目智慧化管理。采购方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可以及时的将采购方所需的材料送到施工现场,JIT采购模式提高了材料供应对需求的响应速度,也消除了浪费现象,降低了材料的库存。该采购模式的应用需要依靠企业资源规划,ERP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其系统可识别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成本、库存、采购、财务等资源规划。ERP是精益建造在材料物流供应上的延伸,可保证材料及时供应。
2.2.2 5S施工现场管理
5S理论的落实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整理,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物品去留,做好工具摆放,及时整理库房;②整顿,对如何方便存取物品加以考虑,实现物品摆放的规范化;③清扫,定期清扫,使库房内没有垃圾;④清洁,注重清洁的结果,根除脏乱源头,保障材料质量,为原材料的存放创造无污染的环境;⑤素养,提高人员素养,使其遵守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应用5S管理系统后,可提高库存周转率15%~50%,材料实现定置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浪费;设备故障率降低了10%~50%,缩短了5%~30%的作业周期,降低了10%~40%的生产成本,培养员工产生资源节约意识。
2.2.3并行工程与价值工程
应用精益建造方法就是运用并行工程,整合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让设计与施工人员集合智慧,共同努力,缩短施工准备时间。根据精益建造价值工程需求,对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予以识别。应用数字工程系统,通过巡检系统、移动验房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展开日常检查与交付验房工作,以质量检查整改促进工程标准体系的完善。应用智建云工程管理APP,实现智慧化管理与精益建造理论的完美契合,打造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模式。智建云可为建筑行业提供工程管理解决方案信息平台,从土方、基础与桩基础到业主交付、物业维保等工程质量管控场景,可形成完整的管控体系,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帮助企业控制潜在风险。
结语
回归质量本源,聚焦价值创造,全面推进精益建造,实现设计精益化、制造标准化、物流准时化、装配快速化、管理信息化、过程绿色化等全产业链精益生产,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卞广勇.精益建造理论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7):56-57.
[2]安宝近.精益建造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7):171.
[3]郑姗姗.基于精益建造理论的BIM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9(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