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郝建斌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郝建斌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各领域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类型越来越多。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3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各领域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类型越来越多。但是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极其容易被某些因素所影响,会大幅降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为确保大幅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必须将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为施工重点,确保根据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应用,不断强化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性、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使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只有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才能够确保为土木工程建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的建筑结构常见的都是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结构抗压能力强,能与钢筋共同组成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问题一直是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混凝土凝结的过程是化学过程,受影响的因素较多,环境、温度、水分等都会影响其施工质量,所以很容易因为不规范的施工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在施工中按照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规范施工,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
        1.1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材料不必可少,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在具体施工期间常会出现一定的裂缝问题,进而影响整体的建筑施工质量。混凝土裂缝常分为三类,表面裂缝、结构深层裂缝、贯穿裂缝,其中表面裂缝不会对建筑物安全产生较大影响,贯穿裂缝与结构深层裂缝则会对建筑物安全性带来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施工单位应分析其原因,控制裂缝的产生,从而让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不断提升。
        1.2混凝土调配技术不达标
        混凝土调配技术会对混凝土结构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施工单位应加大对混凝土的调配,确保其规范合理。最初的混凝土调配多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借助大量实验找到最佳调配比例,从而确保与施工要求相符,但在施工期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导致这一调配比例难以符合实际要求,比如,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施工单位过分追求施工利益等,因而会导致实验室不能遵照科学配比开展混凝土调配。实际调配技术操作不规范,会对混凝土结构强度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不断下降,最终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3混凝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近些年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中的相关标准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缺点越来越明显,比如,手工测绘技术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若采购的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强度不相符,就容易对混凝土结构安全产生影响,进而对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影响。材料质量与施工质量要求不符,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发挥,与此同时,也是土木工程建筑整体质量不断下降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材料配制与搅拌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配制和混合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基础。因此,在制备和混合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和分析材料的组成。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向水泥材料中加入一些低碱活性骨料、低碱添加剂等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调试应在基础施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其材料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计算,并进行全面的检查。


        2.2模板施工技术
        在模板建设项目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将内模板与外模板区分开来,并且熟悉掌握其目的、长度和宽度,以确保外模板比内模板更长。另外,当模板靠近墙壁时,将海绵放在位于模板和墙壁之间,以使它们更好地配合在一起。在浇筑模板前,必须及时清洗模板,并长时间保持整洁,并应对固定的模板进行相应的纠正,为了更好地进行以下浇筑工作。具体实践证明,模板通常会遵循浇筑工艺的实施过程发生位移现象。在这种现象下,有必要更合理地放置一种短钢柱头,以便更好地将模板固定在其中。最终目的是便于往后其它模板浇筑项目可以顺利进行。就吊装墙体模板而言,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技术。因此,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各种模板的浇筑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应注意现场施工,确保钢管与壁膜之间有效距离,以便掌握吊装的安装工作。
        2.3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为了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那么需要在确保所有混凝土材料质量水平的基本前提下,必须大大减少水泥材料的使用。它可以减少由增加水泥拌和的过程所引起的介质热量;大坝水泥也可以用来代替部分水泥消耗;另外,还可以预先将水管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中,然后将冷水注入水管中,从而使一部分热量被水流带走,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结构中的热能。
        2.4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浇筑混凝土材料之前,为了确保最终的浇筑质量水平,需要对混凝土材料浇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模板和预制板坯材料进行彻底检查。为维持良好的后续施工工作提供了完整的基本条件。在浇筑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应为连续浇筑方法。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一次之后,将混凝土在干燥前进行第二次的浇筑操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现场人员需要更多地检查浇筑的整体质量,以确保其牢固性。
        2.5混凝土抗裂技术
        尽管小裂缝是混凝土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但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们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将各种添加剂科学合理的混合在一起。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自收缩,在添加剂的后添加过程中,应严格规范添加剂的后添加技术,以达到统一的规格和标准。第二,后添加增强材料。常见的技术包括添加适量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和金属纤维结构等。它们具有独特的拉伸综合性能,可以很好的提升抗裂性。
        2.6混凝土养护技术
        为了提高工程建筑混凝土整体结构现场施工的整体质量,养护方法和施工作业技术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应从浇筑面和施工层面等方面全面加强保护。可以使用相应的保护设备,如塑料薄膜、绝缘毯等。根据实际情况全面保护其表面。只有在其表面硬度的质量水平得到检测并满足要求后,下一施工环节才能启动。另外,,通常养护时间应该在通常养护时间应该在33--55天左右天左右,那么就可以避免裂纹和断裂的发生了。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建设时,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同时,为了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以加强对裂缝的预防,以免出现裂缝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为建设活动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伟.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天工,2018(9):10-10.
        [2]王鸿超.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8).
        [3]张哲铭.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的抗震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3):120-121.
        [4]拓伟,胡民举.钢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实践[J].江西建材,2019(08):109-110.2019,31(8):109-110.
        [5]陈海娜,张银芳.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9):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