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柴丹
[导读] 摘要:我国土地空间规划体系逐渐成熟,其在城市改造以及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明显。
        身份证:21072719830129XXXX
        摘要:我国土地空间规划体系逐渐成熟,其在城市改造以及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明显。但同时各个管理部门存在技术、标准、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不一致问题,对空间规划以及城市改造效率产生影响。对此,探索国土空间的设计思路,以及城市改造路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城市改造;路径
        基于存量时代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文化是激发城市的活力,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更新的意义不是在于其本身建筑的改变,而是还在于一个城市的文脉延续、传统的弘扬和活力的提升,甚至于刺激与引导城市的后续开发,促进城市构造持续与渐进的改革。通过对空间形态的规划与文化特色的挖掘,以及创新思维的引入,在保护与发展相统一、历史与现代相和谐的基础上,重构历史地区,街区肌理,传承历史文脉,激发城市活力。
        1城市改造背景下的土地空间规划理念
        1)区域总体规划理念。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全局协调是科学规划的基础。土地空间区划是国家土地空间的区域高层次规划和区划,负责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确立协调和全球控制的理念。发展机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态因素协调。2)开放协调的理念。开放式土地空间规划是空间优化的主要趋势。目前,开放合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跨区域广域空间规划已成为国家空间发展的基础。这是土地空间优化的主要趋势和方向。注重与周边地区规划的衔接,促进区域要素的合理流动。3)三大综合效益综合最佳理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优化”是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土地空间规划的实质是提供一个空间实施方案,以达到最佳或更好的整体效益。空间优化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优化。为实现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经济集约化,国家空间结构将向调整优化方向延伸。
        2国家土地空间规划理念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2.1整体定位
        土地空间规划是指对我国土地资源开发、保护和治理活动的总体部署。加快规划、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步伐。土地规划的总体定位具有战略性和基本性特征。它涉及到土地和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对相关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具有调节作用。
        2.2主要功能
        新时期,我国土地规划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功能区域体系的建立,确保发展过程具有战略性和约束力。主要是科学协调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城镇化布局、经济区设置,确定不同空间的主要功能,以此为主要发展方向,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力度,不断规范开发过程。因此,土地规划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土地开发模式的基本布局,具有协调区域功能的作用。
        2.3使用计划
        新时期,我国的土地规划与以往的土地利用控制制度密切相关。规划是土地管理和控制的刚性文件。也是实施土地专项保护的有效政策工具。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逐步形成了从国家到乡镇的五级规划体系。我国土地空间总体利用规划是为了做好重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能更好地反映我国目前土地空间的规划效果。
        2.4治理规划
        我国土地管理规划是根据非农业建设用地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制定的。拟议的土地治理计划是所有治理活动的指南,土地利用是总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土地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署,统筹安排各项整治活动和建设任务,划分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土地治理规划提出了节约用地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土地数量、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等综合质量的重要性,重视高水平农田、城市建设,注重开发低效土地资源,从而实现上述方面逐步走向生态治理的方向。


        3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和城市改造路径
        3.1总体规划管控指标方面
        在制定总体规划管理控制指标时,要保证各空间高效开发、合理保护、综合整治的原则。土地规划可以优化开发方式,提高资源保护能力,保护生态环境。规划指标有多种类型。例如:土地开发的顺序和分类;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提高基础设施的性能;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3.2土地规划主要功能区
        在土地规划主体功能区方面,要注重开发过程的安全管理,对开发强度、面积、耕地和森林以及农村居民生活用地保留指标进行重点设置。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每一个子项都属于土地面积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空间规划的总体目标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工矿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土地总体规划体系更加注重土地利用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属于土地开发过程总体框架的优化。
        3.3土地规划利用规划指标
        在土地规划利用的规划指标上,应采取分级开发、资源配置的方式。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在国家宏观规划和土地资源调控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约束条件和预期目标。包括耕地、城乡建设、耕地、新开工、土地开发复垦等指标,土地利用由国家分解到地方,采取分管控制的形式。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规划、出让审批等方式,对每个地块实施实际方案,并对土地开发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由于我国属于中央领导和地方一级管理的单一体制,土地开发和管理已经形成了两极发展体系。一级管理权是以土地利用为管理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指标进行管理。总体规划反映了中央政府管理地方政府、控制土地开发权的意图。二是土地开发权从地方政府到社会和市场的管理。
        3.4土地规划各方面实施治理指标
        在土地规划实施的治理指标方面,要分解城乡治理目标。实施土地管理规划,可以从增加粮食产量和坚守耕地红线两个方面,建立更加规范的耕地规模,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数量指标。同时,要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模经营、城市土地低效开发等指标。在相关指标设计方面,结合土地总体规划,对土地的总体管理进行细化。
        3.5营造历史环境
        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历史悠久,为燕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钟鼓楼历史风貌区位于宣化古城中部,处于古城中轴线上。南临财神庙商业步行街,北接大北街,全长310米,面积大约3.3万平方米,区域以商业形态为主,拥有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远楼、镇朔楼、时恩寺和沿街的商业古建筑,体现历史风貌的传统民居和具有宜人尺度的传统街道,是宣化文物最集中,并且最能反映宣化古城明清风貌的地区。规划设计中应以钟鼓楼轴线为主,中路轴线为辅,街区设置时恩寺轴线和四合院轴线,打造东中西三大区域:民俗四合院区、传统商街区、佛禅文化区。五大节点:传统商业节点、民俗及古城文化博览节点、创意文化产业节点、佛禅寺院节点、古玩品鉴市场节点。通过慢行交通系统,体现各轴线不同的文化环境,同时串联起三大区域、五大节点。对历史风貌区中建筑质量、年代、产权、风貌做出综合评定。同时,对周边建筑的高度、立面、材质、色彩进行控制。保持清远楼、镇朔楼、周边建筑立面连续性,控制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场空间比例,加强开场空间的围合度。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创新国土规划制度和体制,形成将国土空间的规划与主要功能区域相结合为主体的规划体系。展现出层次分明,衔接流畅以及功能具体的整体,才能促进我国国土开发与保护机制的建立。为中国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土地空间管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豪,任君,郭思岩,etal.嘉峪关市国土空间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J].甘肃科技,2017(20):68-72.
        [2]陈天,李阳力,王柳璎.2018年建成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19,37(1):206-219.
        [3]林坚,宋萌,张安琪.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J].中国土地,2018.
        [4]邱衍庆,姚月.基于“多规合一”的广东空间规划探索实践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