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产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迟华竹
[导读] 摘要:我国海岸线近3.5万公里,近海海域渔业等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多年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海阳招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山东省海洋市  265100
        摘要:我国海岸线近3.5万公里,近海海域渔业等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多年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水产养殖越来越趋向于高密度、集约化精养的养殖模式,如若不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水产养殖中的污染现象就会越发突出,这将对水产养殖环境以及水产品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以海阳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为对象,分析我国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监管措施;污染;合理化建议
        1.我国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水产养殖盲目发展,缺乏科学监管。近十年来,水产养殖发展速度迅猛,每年在产量和规模方面增长速度超过10%。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过快,经济效益明显,吸引了众多盲目参与者在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条件下,投资水产养殖产业。养殖者的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对水产品的发病特征及预防措施无法全面了解并采取科学手段防治,同时也不重视对水质的监督管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2水产养殖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海阳市在养殖结构和模式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对本地较为出名、品质优良的水产品种重点扩大了养殖规模,打造名牌效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产养殖模式由原来传统的生态养殖模式逐渐向大棚式的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方式转变。在水产品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上还没有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迈进,缺乏主打产品,且水产品的质量和整体档次还偏低,仍处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过度的阶段。
        1.3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在水产养殖产量和面积上均居世界首位,但同时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由于现代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是一种高生物负载量的养殖模式[1]。这种模式的养殖密度大,往往超出了水的容积,此外,养殖户不科学的使用饲料、药品、水质改良剂等投入品,超出了养殖需求和水体自净能力,水体中污染物大量增加,必然导致水体中的病菌大量繁殖导致水产品病变,发生大量的水产品死亡,一方面,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其次是水产养殖的废水排放或扩散,污染了周边的生态环境[2]。例如,天津于桥水库密集的网箱养殖,因过多投入饲料超出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质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严重恶化;近年来,山东莱州湾沿海地区赤潮时有发生,因附近大面积虾养殖区域对外排出的废水未经过净化处理就排放到莱州湾海域,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以及抗生素,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莱州湾海域此前曾出现过数10km的大规模赤潮等。
        1.4政府对水产养殖行业缺乏规范化管理机制。例如养殖者盲目引进物种时,对引进品种的检疫措施不到位,导致有外源病害入侵,引发严重生态危机。政府在水产养殖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护水质环境和养殖生态环境,也未能通过政府行为积极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升级,大大制约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合理化建议
        2.1科学养殖,优化养殖结构。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对养殖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科学计算出水体的环境容量,掌握水体养殖的承载能力,确保养殖密度不超过水体环境的自净水平。此外,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采取适当的养殖模式,养殖结构可选择对水产品种进行轮养或混养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环境,还能合理利用控制饲料用量,降低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比如将贝类与虾混养等。对饵料可以适当添加碳水化合物、酶等提高水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改善饵料营养成分,减少氮、磷等营养元素使用。采用科学喂养方式降低水体中的残留饵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严控药物的使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用药物种类,明确药物剂量,遵守休药期制度,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2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管理体系。政府应高度重视对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力度,从根本上为水质环境及水产养殖提供更好的保障,针对水产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同时对水产环境的相关功能进行分类,来保证养殖者在管理时不仅能够提高效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同时不定期对水环境进行检测,确保水环境的质量,以此来提供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运用与水产养殖实践相结合,通过利用新型技术,加快形成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品质优质化的生产格局,培育优良新品种水产苗,改良传统的苗种。
        2.3严格控制水产养殖的排水标准化。在水产养殖工业化的进程中,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规法律,严格检测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对废水的超标情况进行严惩,促使养殖者加大对废水的净化力度,从而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量,减少养殖环境污染。水产养殖废水在满足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同时,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应用广泛、效果最好的是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来调控水质,达到净化水体环境的目的。生物治污技术经济、节能、安全性高、效果好,几乎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应当大力扶持推广。
        2.4全面提高养殖者的综合素养。大部分水产养殖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缺少专业技术,同时对水产养殖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不强,导致水产养殖给水质环境、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严重污染。政府机构可以扶持技术指导,派遣专家实地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学校,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水产养殖环境,同时积极鼓励水产养殖者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养殖方式,积极开发节地、节水、节能、无污染的新型水产养殖方式。
        3.结语
        水产养殖业是“以水为田”的农业,水环境污染会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安全,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从而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自身发展。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国该尽快建立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包括行业准入许可和水产养殖排污许可,从制度层面弥补我国在法律法规层面的不足和漏洞,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实现水产养殖业高效、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强.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渔业建设,2016(6):20-21.
        [2]张秋华.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