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130033
摘要: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土地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根基。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对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研究及深入探讨,可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全面分析土地整治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效益
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逐渐尖锐的背景下,科学的土地整治可以整合土地资源,合理构建整治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布局,从而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及效益,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土地整治过程方法的合理性,评价土地整治结果,使其综合效益达到最大,促进土地整治工作更加完善、全面的开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土地整治综述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2012年3月1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在概念上将土地整理、土地开发整理等统一称为土地整治[1]。
土地整治工程同乡村风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连,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将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和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的基本承载。依据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土地整治将从几个角度展开:(1)通过土地资源再配置,拓展城乡经济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2)优化用地格局,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3)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最高层面的制度、政策评价、管理及意义分析;第二,细分到具体方面,包括土地整治如何实施、模式、规划、技术、公众如何参与;第三,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土地整治实施以后所产生的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
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效益分析
(一)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
各地在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坚持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大力推进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用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确保了占补平衡,改善了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安徽省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1243个,新增耕地31524hm2,实现占补平衡有余,通过配套田、水、路、林提高耕地质量1-2个等别;宝坻区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581hm2,实现了占补平衡目标,并通过农用地整治促进了农田集中连片,提高了基础设施水平。
(二)促进了农村地区和谐
各地通过实施土地整治规划,促进了生活条件改善,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了农村宜居程度,保护了传统农耕文化,土地整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海淀区通过土地整治,在部分镇试点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入股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按协议分成收益;商丘市在规划实施中注意避让和保护特色村庄,大力保护富有传统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农安县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区人均耕地增加10%,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70元;天门市把土地整治与新村示范、旧村改造和高产创建有机结合,以土地整治为平台,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结合农业产业化建设培植了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推动了节约集约用地
各地在土地整治规划指导下,通过整治农村建设用地,优化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提升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而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保障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合理用地需求。扬州市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在加强整治散乱、闲置、废弃、低效利用农村建设用地的同时,有序推进城中村等治理改造,近年来全市拆旧复垦3.6万亩,改造城中村45个;嘉兴市实施规划以来,逐步把全市858个行政村17000多个自然村集聚到40个左右新市镇和300个左右城乡一体新社区,既解决了农民建房违法用地问题,又统筹安排了城乡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配套用地;商丘市通过整治“空心村”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水平,通过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城镇工矿企业“退二进三”提高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3]。
(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各地在推进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注重发挥农用地生态景观功能,保护湿地和绿地等自然生态功能,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受损土地生态功能,不仅优化了农田和村庄的景观格局,而且促进了所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扬州市分类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将土地整治规划与生态建设规划结合,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海宁市按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容纳能力的原则推进土地整治,维护了农村生态系统;雷州市优先开发利用地势平坦、水源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台地区域,大力营造独具特色的台地生态景观模式。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那么,应如何贯彻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优化调整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党的十九大以后,美丽乡村建设应着重考虑的问题。2012年4月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加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后,各地加快推进各个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并在此之后相继转入规划实施阶段。各地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成效逐步显现,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增强了制度供给能力。土地整治规划是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对于当前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高艺菡,高阳.基于三生视角的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类型土地整治效益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03):75-83.
[2]程文仕,乔蕻强,刘志,黄鑫.基于RAGA-PPC模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以甘肃省庆阳市15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04):257-261+268.
[3]刘眭,何腾兵,罗睿,徐芊.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02):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