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李义安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义安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有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身份证号:2301021988****5639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有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其规模大、成本高、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对水利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结构,混凝土工程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质量,加强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有利于切实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投入,确保按时完工。鉴于此,文章针对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进行阐述,从而为整个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水利工程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更加重视水利工程事业发展。混凝土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控制效果关系着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加强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一般会使用的材料为钢筋,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包括:模板技术和灌浆技术。模板技术主要为施工提供模型,从而为后期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使用模板技术时,应注意模板的安装以及模板的拆卸,同时模板的安装和拆卸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模板技术的优势。而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要对钢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钢筋的最大承受力,钢筋在多大力的作用下是稳定的。
        1.1浇筑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浇筑环节是重要的,能够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但这一环节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要进行混凝土配比。因此,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施工人员不仅要根据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施工,同时还要对混凝土钢筋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此外,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包含:分层浇筑技术,以及自然流淌浇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提升浇筑施工质量。
        1.2振捣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振捣器,进行振捣施工技术,表面振捣器一般会使用在混凝土浇筑面积非常大的工程中,因此,浇筑面积比较小的工程中并不适用这种技术。由于泵送混凝土具有非常高的流动性,需要使用斜面分层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浇筑。在振捣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注意振捣时间,以及严格的标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振捣的,一是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二是混凝土表面没有下沉。在振捣期间,需要进行全面的振捣,最大限度确保振捣质量。
        1.3混凝土碾压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技术层面的改进,使得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混凝土碾压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混凝土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承受力。施工地点不同,采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会存在一定差别,使用哪种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决于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所在地进行分析考察,设计出更加符合工程现状的碾压技术。
        1.4绿化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使用绿化混凝土技术,将混凝土切块和有机植物进行组合。如,在绿化混凝土技术操作过程中,将混凝土设计成比较杂乱无章的孔径,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度。此外,施工人员要将植被泥土移到孔内,要将养分也移到孔内,这样植被才能够更好地生长,尽可能发挥混凝土的防护作用,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1.5堆石混凝土技术
        堆石混凝土技术是将比较大直径石块在仓筒内进行堆积,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堆石混凝土技术施工流程并不复杂,混凝土质量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施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混凝土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要点分析
        2.1原材料的控制方面
        2.1.1水泥的质量控制
        在采购水泥时,不仅要考虑生产厂家的口碑,还要对比材料的强度和类型,货比三家,择优采购。

采购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因素,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水泥,其中硅酸盐水泥经常应用于冬季施工中,在大量使用混凝土时采用矿渣水泥。此外,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前要详细检查其级别、品种以及出厂时间,还要重点分析其稳定性、强度等性能指标,定期检查水泥的储存情况。
        2.1.2骨料质量控制
        要对骨料进行抽样检测,重点检查骨料的粒径大小和含水量,定期调整材料配合比,并根据骨料的品种和类型进行分类存放,避免骨料受到污染。
        2.1.3用水量的控制
        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质量,还要对用水量进行严格控制,选用无杂质、无污染的饮用水即可,在此阶段需适当调整水灰比,确保混合料质量。
        2.2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配合比。在混合料拌和前,技术人员要对原材料质量和性能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后抽样送至实验室进行试验检测,对实验参数进行认真记录。现场搅拌时,严格控制水、配料、水泥等使用量,根据混凝土自身性能适当增加外加剂,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且会给水利工程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3混凝土施工阶段控制
        2.3.1建立模板
        在水利工程模板建立前,将基层和调平层的问题处理好,确保基面洁净无污染。在立模时,模板的底层紧密贴合基层,从而提高模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振动。同时,加强检测模板高度和板间宽度,薄膜分离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在浇筑混凝土前,要选取塑料材料的薄膜,将其设置在模板内侧,从而提高板侧的平整度,增强模板的防漏水性能。
        2.3.2混凝土准备
        在混凝土拌和完成后,利用混凝土泵进行材料运输,从搅拌站出料口直接送至施工地点的作业面,合理控制其塌落度与温度,冬季施工需要做好保温措施。浇筑前要将模板与钢筋上的杂物清理干净,浇筑时要确保材料温度在10℃左右,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连续进行,以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3.3摊铺作业
        准备好模板后,摊铺混凝土,要确保表面平整,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离析现象要及时挖除重铺。在攤铺混凝土时,施工人员要利用耙子将混合料扒散,再通过铲子均匀摊铺混合料,并将混合料散铺在模板周围,将砂浆捣滤,避免混凝土中出现孔洞或蜂窝问题。
        2.4混凝土的养护阶段控制
        通过降低块体自约束力与混凝土抗拉强度,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得到有效控制。在浇筑完混凝土后,需要及时进行养护施工,安排专人将其表面压平,混凝土的保温层在其设计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拆除。养护施工要在混凝土终凝以后展开,养护时间控制在7—10天左右。根据施工季节不同合理调整养护方式,冬季需要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养护,在混凝土内掺加一定比例的抗冻剂,混凝土初凝后将塑料薄膜和阻燃稻草覆盖在其表面,养护时间控制在2周以上。
        3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要点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质量,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降低水利工程混凝土出现问题的频率,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肖.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11.
        [2]马庶严.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5(11):63.
        [3]李美.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与实施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81-82.
        [4]刘秋娟.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低碳世界,2018,(01):126-127.
        作者简介
        李义安,生于1988年,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施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