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 523603
摘要: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随着我国的林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管理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对森林植物虫害的防治,如果虫害得不到有效解决,会让我国的林业发展受到阻碍。
关键词:林业 虫害防治 技术 森林资源 保护
引 言
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处于生长发育状态下或者其繁殖材料和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因生理程序在环境或生物侵染的影响下出现功能异常,生长发育被抑制,进而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各地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较为普遍,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整株死亡,所以加强防治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其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与人们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植树活动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扩大,但一些不良行为还有可能造成森林的破坏。因此,必须要控制对森林资源的开发承兑,合理的使用森林资源,做到在保护其可持续生长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和利用。
1、目前林业病虫防治遇到的难题
虫害发生的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造成了防治难度逐年加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使得我国森林覆盖率得到明显提升,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由于在植树过程中前期没有进行系统性科学规划,人工种植的林木品种相对较为单一,然而林木品种越单一,林木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就越低下。随着我国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加,从而使得病虫害问题愈发严重,并且发生面积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结果导致防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林业病虫害监测手段和防治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人员防治意识还没有明显提高,防治资金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其次,成灾病虫种类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早期没有出现过的病虫近年来陆续被出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绿色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人们栽植的林木品种越来越丰富,但是,外来树种携带的病虫种和变异出的新病虫也随着树木从一个地区传播至另一个地区,从而带来的损失也更为严重。
2、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1)营林防治:首先,应在育苗期过程中保证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作用,并且在选择种植地的过程中也应选温度低、湿度大的地区,从而实现苗木成活率的综合提升。其次,在进行苗木播种之前,就要针对种子和土壤当中存在的病虫害进行清除,保证能够在育苗期之前对病虫害源头进行消除。然后,针对苗木的施肥管理工作,需要尽可能的运用有机肥,对苗圃做好定期清理,并且将其中剩余的杂草与落叶进行适当清除,并且在造林放置的过程中,运用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来对防治病虫害树种进行选择。最后,为了能够综合提升林业人员的管理技术,应当定期组织相关的学习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以实现整体员工素质的改善,保证林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2)生物防治:首先,可与运用微生物来解决林业虫害的问题,比如一部分昆虫体上所携带的真菌和抗生菌能够对天牛、马尾松毛虫等害虫进行有效防止,或者是苏云金杆菌的变种制剂也能够起到防治多种病虫害的作用。其次,对于虫害来说,运用害虫天敌来进行防治也能够保证生态平衡。最后,运用益鸟养殖来增强防治虫害的效果,类似啄木鸟、山雀等,都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的生物防治手段。
3)化学防治:就目前的应用水平而言,在林木管理当中比较经常用到的化学农药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爱福丁、锐劲特等,这些农药还可以细化分为铲除剂、保护剂以及内吸剂这三个部分,其中铲除剂的作用是杀灭病原物,保护剂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对林木进行保护,而内吸剂则是为了让植物在内部对病虫害进行消灭。
4)物理防治:一般来说,物理防治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就是运用阻隔和涂白的方式来进行预防病虫害,阻隔就是在树体表面绑扎毒绳或者运用扎料布来进行病虫害隔离,而涂白则是运用涂白剂在树干表面进行涂改,涂白剂的主要成分一般为石灰水,可以对病虫害产卵进行有效避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林木进行防冻保温,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3、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培养专业人员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团队管理,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落后的地位,专业人员的培养、先进的机械设备等,能有效提高我国林业发展的水平,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增强林业团队建设力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理,能够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同时,采用多样的病虫害治理方法,减轻药物对其他生物的危害,可以有效的保护病虫害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天敌,保护大自然的天然屏障,维持生态链的稳定性,相生相克才能够可持续发展,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技术,喷洒大量的药剂,会导致树叶残留药物,其他生物误食树叶后,导致生物的死亡,病虫害天敌的减少,会导致病虫害数量急剧增加,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采用多样的治理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对病虫害天敌的影响。
4、增强森林病虫防治效率的措施
目前我国应用科技的方面非常广,对森林害虫防治措施的科技化,是有效减少地域差异治理难度的主要途径。就我国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来说,因为比较广的森林覆盖率,人们在开展病虫灾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困难,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为我国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好基础保障,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森林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通过农药防治的措施进行,而现阶段这一方式手段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于环保工作开展的需求,和以往的农药防治措施相比,生物防治的手段更加地环保,对森林病虫进行消除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其它植被所造成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减小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对于生物防治手段来说,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环保性,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灾害,通过无菌无毒生物制剂的应用,防治病虫灾害,同时,还可以降低病虫抗药性的出现,因此可以在森林环保工作的开展中进行应用和推广,为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保障。
5、重视加强并在做好森林培育工作
加强森林培育以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的监管制度避免乱砍滥伐等不法行为的发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其可以为野生动物、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并促进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发展,在提升林业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科学开展人工造林:需要合理选择造林区域,不仅应确保造林区域的环境以及土壤情况能够满足树苗的生长需要,还需要对造林区域是否存在病虫害隐患问题进行全面、翔实的调查,并对造林区域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例如,对杂草和灌木进行清理,对土壤进行翻耕、平整以及消毒处理,并根据造林区域土壤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施肥和浇水,从而为树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更好的环境条件。
2)合理选择造林技术: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常用的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播种造林、移植树苗造林以及分殖造林等,其中,播种造林技术是指直接使用树种在造林区域进行种植,这种造林技术适合应用于面积较大的造林工作,且利用相关机械设备可以有效提升造林工作效率;而移植树苗造林技术,则是先对树种进行培育,待其生长到一定年限之后,再将树苗移植到造林区域,这种造林技术具有树苗成活率较高的特点;分殖造林技术,主要是利用优良林木的枝条进行栽植造林的技术,这种造林技术具有造林成本较低以及效率较高等优势。
6、结语
林业具有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属性,发展现代林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探索林业病虫灾害的治理途径对于保障现代林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建设生态环境的主要部分,处理森林病虫害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策略,相关人员要加强现阶段森林病虫害问题的研究,并制定针对性地措施,推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海慧,何海燕.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22-23.
[2]金国东,劳小平.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浅探 [J].现代园艺,2017(20):57-58.
[3]宋玉国.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80.
[4]董吉庭.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析[J].绿色科技,2016(13):101-102
[5]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峰,杨明军.乡村科技.2019(32)
[6]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柯亮忠.种子科技.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