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18319920302XXXX浙江宏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700
摘要:本文主要以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举措研究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为主要依据,从信息采集系统、检测系统、管理统计系统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 改进
一、引言
目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生产施工作业中采用的是装配式建筑,这一建筑充分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以及智能化科技的应用,在建筑领域是一大进步。但是这种建筑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这不得不使得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一建筑的应用情况。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初期,所以尚未形成完备的管理运用体系,针对部分质量问题也未形成妥善的处理方案,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的提高。
二、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
通过对我国部分已采用装配式生产施工的建筑进行调研,大概了解到部分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多存在于生产施工的注浆及安装等方面。
1、注浆方面的质量问题。注浆环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是湿式连接,虽然改变了传统技术的繁琐,但其很大程度上受环节配合程度及操作准确度影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在注浆方面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由于人员操作水平不佳,导致精确度难以控制,再加上施工场地混乱,在实践和用量方面也难以把握,综合导致注浆质量降低。部分施工单位未注重工人这方面的技术,因此在操作中难以按照严格的操作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补救,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在机械运用方面也容易导致质量安全隐患,注浆作业所采用的机械设备要定时检修,以免由于设备损坏,导致施工质量差乃至无法工作。如果注浆时采用的物料混合配比不当,或者环境温度过高等,同样会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2、后浇筑方面的质量问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环节中为了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定性,需要做后浇筑,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受生产准确度影响,导致建筑出现安全问题。常见的质量问题表现在漏浆及板底不平等方面。由于人员在操作工程中难以准确把握精度,再加上技术水平不佳,以及粗心大意的主观因素,综合导致操作出现巨大偏差,降低其质量。同样在机械设备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检查机制和检测技术,因此难以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导致问题无法及时排除,降低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后浇筑作业时,如果不合理控制环境温度和物料质量,也会直接影响整个生产施工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3、安装方面的质量问题。在安装方面,如果尺寸出现偏差,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使用效果。在安装接缝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台等误差,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危及用户的居住安全。由于装配式建筑才安装上与传统建筑方式不同,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并做到熟练操作。但是在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中,由于这一建筑方式并未完全推广,使用不普遍,因此施工单位并不重视这方面技能的掌握。这就导致很多施工单位工作人员技术不达标,影响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施工的质量。在机械设备方面,由于相关控制工具准确度不高,所以难以具体把握施工的质量,同样影响安装的质量。
4、生产线问题。同现浇方式相比来讲,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在减小安全风险的前提下增强施工效率,而构件生产中的离散型会致使产品细节得不到有效把控,如构件平等度、尺寸偏差等问题。
第一,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预购件的操作技能与生产经验有待提升与累积,施工人员技能不熟练、缺乏有效培训、交底工作做得不合理,致使施工操作欠缺规范性,构建的保护层、尺寸精度以及平整度等同有关标准不符,施工人员对预购件的质量注重力度不足,自检、复检工作不合理,导致一些未达标的构件运出厂外。
第二,施工设备。在构件出模以前,欠缺科学且合理的质量检测工具,导致模板牢固性不强、拼接缝不严、混凝土振捣不合理等问题无法被及时探寻出。
第三,施工材料。入模以前混凝土配比不佳会导致成品质量受到巨大影响。
第四,施工工艺。与现浇结构相比,构件局部因模板牢固性不强、拼接不严等方面因素导致尺寸发生偏差、漏浆或是错台的问题发生,导致观感质量受影响;在建筑混凝土之前需对模板大小反复校对,或是使用具有较高精准度的工具对模板的尺寸进行定位,并确保与拉螺栓松紧度等同。因配电箱体所利用的为预埋泡沫工艺,在混凝土振动棒使用时易出现损害泡沫的状况,影响致使成品质量,因此配电箱体易产生混凝土振捣不实的状况,引发局部发生空鼓现象。基于此,能够把配电箱体的定型泡沫转变为钢模具,混凝土表层抹平工具也有待完善。
第五,施工环境。预购件养护的温湿度对模板质量有巨大影响,环境温度的高低会对施工人员的行为状态造成影响,舒适的温度有助于施工人员高效操作。
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的改进举措由一条主线与三个系统构成,基于BIM模型数据、现场信息收集为主,拓展出与之相关的三个子系统,包含信息检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统计系统,三个子系统为优化问题的根本条件。
1、信息采集系统。平台运行的起点便是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上述装配式建筑生产质量问题探究,将构件强度、坐浆层厚度、钢筋直径间距等方面,依托物联网、电子靠尺、电子回弹仪等设备与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合理应用智能交互技术完成数据上传,替代以往的人工质量检测,将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排除掉,管理人员需要负责数据上传确认与仪器操作工作,依托互动网与现场动态监控西戎监管人员违规行为,保证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
2、信息检测系统。该系统属于平台的中心部分,开展检测工作的重点为依据我国所颁发的标准将工程质量问题详细列出,继而明确需要进行上传与采集的信息,将在施工现场所收集到的信息与BIM模型的具体需求做匹配,按照相关规定允许的误差对问题检测,在检测通过以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返工的工程需整改完以后再度检测。
3、信息管理统计系统。此系统属于平台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平台检测系统会自动生成统计系统,具体包含运输问题、施工进度、生产问题、员工培训、施工问题等统计,依托移动APP技术有助于施工企业与生产企业间、管理人员同基层人员间远程互动与信息共享。能够有效规避责任推诿的状况出现,降低管理纠纷。
4、提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技术广泛应用到我国建筑行业,首先要培养相关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技能和操作方法的培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并将其运用到各个施工单位中,帮助我国建筑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提升员工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能时,帮助其更新理念,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提升专业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还要提高员工们的职业道德操守,保证在工作中严谨认真,减少由于主观意识而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四、结语
文章研究了如何解决装配式建筑人员违规导致质量隐患的问题,提出一个装配式建筑质量协同管理平台,首先使用合适的自动化检测工具对现场质量数据收集,上传到BIM管理平台后由检测系统按照由现有规范、标准生成的质量问题排查清单进行模型匹配和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自动生成管理统计系统,辅助各利益相关方进行科学质量管理。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利用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移动APP技术,使现场质量管理变得智能化。质量问题从发生到处理过程减少对人的依赖,推动了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2)这些技术的协同应用将保证生产—施工环节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理统计系统生成的数据能指导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闫帅平.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居舍,2019(08):185.
[2]田野.装配式建筑生产的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