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视觉下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的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杨翠荣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节水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节水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积极适应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优化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围绕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现代农业视觉下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的有效途径,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推广;节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水利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可耕种土地面积中建设了各类比较实用的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总面积已经达到了0.53亿平方米。其中使用新型喷灌和微灌溉技术的工程面积超过了600万hm3。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农业、工业、畜牧业对节水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每年的农业用水量都超过4000亿m3,是用水量最多的行业。全国70%以上的水都用于农业生产,其中有90%的水资源用作农业的灌溉。然而,我国农业灌溉缺水量超过300亿m3,平均每年受旱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0%。并且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多地区由于降水量不足导致粮食减产的情况日益严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用水短缺问题比较严峻,并且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于提升。目前,我国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进度与古代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使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管道灌溉技术的占比较低;另外一方面,由于各类节水灌溉设备质量不足,缺乏完整的成套体系,影响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我国有95%以上的地区由于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存在不足,相关的节水技术存在滞后性,没有与时俱进引入完善的自动化、智能化节水灌溉装置,导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因此,积极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节水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改革制度对节水工程的影响
        尽管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以往的农业生产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与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利于大范围推广新型节水技术。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对建设节水工程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一些地方提出了“反租倒包”的操作模式,但是基本都是农民的自发行为,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因此需要根据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相关理念,结合土地规模进行更加完善的经营改革。
        (二)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
        如果我国农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节水灌溉的队伍中去,那么会对我国农业灌溉节约用水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民思想重视程度不足,对节约用水理解不够充分,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影响着实际的节水灌溉水平。因此,需要我国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与农民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用水灌溉事业中去,缓解当前我国农业用水短缺等问题。
        (三)管理模式不合理
        虽然我国的农业灌溉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对节水灌溉事业影响最大的是当前粗狂式的管理模式。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的节水效果,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引入更加前沿的公司制、股份合作制、家庭农场制等形式来提高农民的实际节水意识,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主观性、盲目性等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理论,对我国农民进行更加规范的节约用水管理,从而保障节水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四)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
        尽管水文工作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相关的立法工作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水利工程方面,缺乏完善的政策文件,现有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较低,对我国节水工程灌溉技术的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

很多地区的水利部门监督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指导,无法对农民的节水灌溉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我国现阶段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进度。
        三、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的有效措施
        (一)推广新型灌溉技术
        目前,我国的灌溉技术有沟灌、滴灌、喷灌、管灌等,然而只有沟灌、喷灌应用比较广泛。相关农业技术者借助沟灌、喷灌等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地区周围的天然水资源进行灌溉,从而降低灌溉成本。尽管这种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实际的灌溉效率却比较低。因为在水资源运输的过程中,很多水分会在管道中流失,因此我国水利技术人员需要对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要结合实际环境特点来改善传统的灌溉模式。农民应该与时俱进,利用更加先进的覆膜技术来提高农田的水资源灌溉效率,建立科学的灌溉系统,积极推广滴灌技术,将河流的水资源转化成水滴和水雾,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由于水分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等情况。另外,农业技术人员要利用地下管道来进行回流控制,降低水分的自然消耗,从而提升农业用水灌溉效率。
        (二)对农作物进行节水种植
        我国农民群众应当掌握更加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技巧,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用水需求,采用更加合理的种植模式,要调整当前农田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可以在农田中多种植一些抗旱品种的植物,从而降低整体的农田灌溉水用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同时,我国农民群众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降水量,引入坐水点种植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更加科学的节水种植,从而提高节水效率。
        (三)科学进行蓄水和灌溉
        由于我国复原辽阔,各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很多降水量较少的区域水资源比较短缺,因此当地的农民群众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蓄水、灌溉方案,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进行水资源的储蓄工作,利用完善的水利设施进行水量的储存,满足全年的农作物生产需求。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较大,当地农民可以在梅雨季节进行蓄水工作,在梅雨季节过后进行大范围的农作物种植,根据实际种植需要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从而提升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四)提高农民的节约用水意识
        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通过立法形式对农业用水进行更加科学完善的管理,保证水利部门农业用水管理工作的依法可依。要重视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相关水利工作者应当对农民进行更加系统的节约用水技能普及,要倡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节约用水工程建设中去。政府应当定期派遣科技工作者下乡指导工作,要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农民的节约用水操作技巧,增强农民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保证我国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的先进性与适应性。
        四、结语
        在当前时代下,我国农业技术人员应当不断优化灌溉节水技术,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推广更加实用可靠的灌溉节水模式,要对农田进行实地考察,制定科学的蓄水和灌溉方案,尽可能避免水资源的自然流失。同时,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提高我国农民的思想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一军,李雪,付文阁. 麦农采用农业节水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04):62-69+133.
        [2]康绍忠. 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 推动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J]. 中国水利,2019(13):1-6.
        [3]姚增福,唐华俊. 西北干旱区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5):112-119.
        [4]刘艳萍.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激励机制研究[J]. 世界农业,2018(06):57-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