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广大教育者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比较重视,在这个大背景下,数学教师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给广大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选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教师遵循以往的教学理念,导致数学学科教学差异性很大,一些教师的教学效率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现象,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由于课堂教学有时间上的限制,这就使得教师教学的效率变得更加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挑战。有鉴于此,教师应该从教学实际中吸取经验,找到自身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策略上的调整。笔者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分享如下,希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参考。
一、有效的课堂导入
(一)开门见山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快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师们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就是开门见山法,这种课堂导入方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直接、方便、易操作,教师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导入设计,学生也能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因此,开门见山是教师们的首选方式。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因为人民币在学生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学生也对其有一定的基本认识,因此不用专门设计导入情境将人民币这个概念引出来,这时使用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方式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导入方式下,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下次课准备一些人民币,最好能有各种面值的,这样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直观地观察实物,并且邀请学生展示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方便所有学生更好地观察。
(二)故事导入法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更喜欢听故事,并且在听故事时可以做到聚精会神,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设计时,可以采用学生们喜欢的讲故事的的方式导入新课,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位置”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一天,安安和妈妈在家里玩一个“盲人摸象”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人蒙上双眼,另一个人指挥其走到要摸的物品前,直到顺利拿起物品。第一次,安安蒙上眼睛,妈妈负责指挥安安如何行动,让安安能够顺利走到物品面前,并拿起物品。在游戏的过程中,妈妈先让安安向前走五步,再让他向左走两步,之后让安安再向前走两步,最后走到了物品附近,并要求安安向右去摸物品,直到拿起为止。”在听完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一种代入感,不自觉的会身体往听到的方向倾斜,并且很兴奋地想要玩这个游戏。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导入新课:“你们知道前、后、左、右这四个方向吗?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呢?”接着教师邀请几个学生回答,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三)游戏导入法
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一些困难。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握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学数学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感。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为新课导入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学生开始报数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整个班的学生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按排或者按列依次报数,当学生报到7的倍数或含7的数字时,就用起立的方式来代替报数,如果失误了就会淘汰,无缘下一轮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地运用到乘法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丰富的教学模式
(一)巧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可用的教学工具有效的运用起来,其中多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而在如今,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多媒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其应用的方法及策略,将多媒体的有效展示作用发挥出来,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进行“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多媒体有效的应用到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功能为学生模拟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组织合作学习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的单纯的讲授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教学情境,合作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合作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设计有效的合作探究任务。
为了实现合作教学的有效进行,在课前教师就需要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在这里,笔者推荐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探究问题,进而学生就可以按照相应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
(三)开展实践活动
想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成长。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数学类的实践活动,像是知识竞赛、小组竞赛、问题探究等,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快更好地形成数学思维,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分数为主题来让学生展开一场探究活动。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去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在已有应用的基础上想一想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一些列的实践的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
(一)丰富评价方式
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评价往往都是采取简单的口头语言的方式,如“很好”“你很棒”“继续努力”等,时间长了学生对这些评价不再敏感,对学生也起不到激励作用了。基于此,教师应注重创新,丰富评价方式,除了基本的口头评价外,教师还可以课用无声的鼓励,如用赞许的眼神、竖起大拇指等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织学生互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老师同学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
(二)注重分层评价
教师在运用评价语言时,要注意分层评价,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使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能获得适宜的评价和学习的动力。例如,对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评价时要多用启迪的语言;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多进行鼓励,挖掘其潜力;对待数学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抓住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真诚的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对于小学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也要能将数学教学的优化重视起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殷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41-142.
[2]陈建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10):86.
[3]艾艳君.重视体验,发展素养——浅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重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