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黄标杰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黄标杰
[导读]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政工程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身份证号码:45242319780106XXXX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政工程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公用工程的建设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对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的兴建更是投入了非常大的力度,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其质量问题和事故高发生频率也受到了人们对它的质疑。为了稳定公用工程市场,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本文从市政公用工程现状出发,探究减少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改进措施,以期扭转当前市政建设工程的发展形势,推动我国市政稳步发展。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很多新型施工技术、管理模式也逐渐被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保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项目建设水平。因此,对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1市政公用工程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们精神认知水平的提升,公用工程的数量足够的程度上,人们就开始关注它的质量,显然当下发展情况来看,局势不容乐观,而加强管理可以工程的质量添加一层屏障,才能让人们使用更安心,更舒心,才能从根本上加快人们前进的步伐,所以对其加强管理任务势在必行。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一个以城镇化为主的城市群,而这个城市群的表现形式就是城镇中关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市政公用工程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像各大交通方式的建设、供排水系统、供电通信系统等等,总之一切以服务性为主的工程大都涵盖在内。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对市政公用建设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各类公路交通的修建以及其他服务类工程的建设,在这个高频建设的同时,事故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使得对公用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所以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化改革进程的实施,一定要确保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提起重视。
        2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
        2.1建筑安全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与市政建设有关的法律公布以后,与其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还没有出炉,在市政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上,还非常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随着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法律规范出台,以及一些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市政项目的安全管理在法律层面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是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当务之急。
        2.2施工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中,一线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平,且安全意识也相对较低。一些设备操作人员对于新型设备的了解及使用规范知之甚少,施工单位对于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的施工监理人员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质量监管,而轻视安全监督,并没有全面地旅行监理职责。
        2.3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不完善
        随着工程量的大幅度增加和技术含量的逐渐提高,安全监理组织的现有人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承载逐步变重的监管工作;在一些地区,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因资金和人的问题弄得很不稳定,间接地使安全监察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提升。
        3解决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的对策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建筑行业的重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比方说在选择建筑项目管理单位时,要依据准则进行挑选,而不再是盲目选择或是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了连带关系的出现。其次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上加强了法律效应,让其在发展时,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都有法可以,有理可据,根本上保障了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是要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像我国新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就明确指出来施工各方人体的职业与任务,防止他们出现职业不分的情况,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快速的找出责任人了,并且它还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上升到了刑法的高度,让监管机构更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用法律手段约束他们的行为,目的在于稳定市场秩序,避免安全管理过程的失控,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
        3.2建立员工准入制度,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员工招聘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包括学历、资历、施工经验等,符合条件者才可以聘用,这样从源头上解决员工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第二要尽量保证员工的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员工的安全管理水平,不会出现培训完就使人员流失的情况发生。第三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安全教育需要贯穿于整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都要进行不同内容的安全管理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培训的规范性和针对性。
        3.3强化政府的监督作用
        管理监督到位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点和首要任务,也是确保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要结合施工中不断变化的需求,把安全施工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及时查出违规施工。此外,还应把事后的安全监督升级为事前监督、实时监督,实现班组、单位、个人三级都安全的目的。
        3.4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需要应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在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时,需综合考虑机械设备的选用依据、使用要点以及配置情况。在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首先需要明确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对机械生产技术水平、施工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还需考虑各类机械设备的应用成本,在保证经济合理的基础上,还需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保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式的便捷性。有些机械设备的操作难度比较大,对此,需要根据设备类型合理配置施工人员以及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在施工前,还应进行专业培训教育,使其能够掌握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方式、操作技术等等,避免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安全隐患。对此,施工单位可采用人机固定模式,构建定机、定人和定岗责任的三定制度,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根据规章制度配置和使用各类机械设备。
        3.5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对危险源进行评价与控制是保证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要对危险源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危险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危险源定性评价方法、危险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危险源综合评价方法,危险源定性价法是根据相应的经验来对危险程度进行非量化的评价。危险源定量评价方法中包含两种,即半定量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法是通过对危险指标的选取进而来反映出危险程度的大小;定量评价法是将危险源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根据危险源的具体危险程度来进行评价;危险源综合评价方法指的是将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进行综合的应用,对建筑施工的各项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结束语
        总之,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且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督单位,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一起为工程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国,陈燕.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装饰装修天地,2019(2):280-281.
        [2]胡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8(33):65-66.
        [3]黄华宾.刍议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4):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