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在市场上出现电力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对电力资源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这给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在发展电厂基建的同时,不仅要保证电力资源的质量,还要确保在电厂基建施工现场生产的过程中做好相关的预防与管理工作,它作为电厂生产的关键因素,稍有差错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加上电厂基建具有“耗费大、耗时多、建设难度大、管理难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它贯穿于电厂基建的整个环节中。
关键词:电厂基建;施工安全;管理
1基建电厂特点
基建电厂安全管理处于起步建设阶段,责任制和应急准备零基础,施工项目繁多,施工工期短,施工人员众多、复杂,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吊装作业多,人员安全意识低等特点,抓好抓实责任制落实和应急体系建设对整体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2影响电厂基建施工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2.1人为因素
首先,人为因素对电厂基建施工的安全影响很大,因为电厂基建施工会用到很多的人员,如果人员素质差距很大,那么人员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也就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其次,电厂基建施工还会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质量关系的整个电厂基建施工的质量,所以,材料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引发安全事故。最后,电厂基建施工还会用到很多的机械设备,如果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不能实现对这些设备的有效的掌握。那么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不仅无法得到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同样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做好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和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十分重要。
2.2管理因素
电厂基建的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工程的施工都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案,加强电厂基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发情况与管理弊端,最终引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如果是在中途更改原有的管理方案,整个工程的指标都会有所改变,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求原先与之相配的管理方法及管理制度不能正确的做出调整,管理方法不适应原有的,就会引发突发状况,降低管理质量,继而造成安全事故。由此可知,加强电厂基建施工现场的管理安全工作是减少以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如果一直按照事先制定的一套施工管理方案与现场管理制度进行工作,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不能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往往也无法及时的解决问题,制度与方法均存在的不足与纰漏,都为安全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由于在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较多且复杂,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最终为安全问题的出现埋下隐患。
2.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电厂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未从实际出发,没有对电力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因此制定的制度内容无法贴合实际情况,脱离生产实况,空而大且不够细化,使得员工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制定出的制度与实际需求相违背,根本无法得到贯彻和落实,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效率,而且在事故发生的关键时刻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
3 ?加强电厂基建施工安全管理
3.1 加强基建责任制落实
作为新建电厂,责任制落实基础工作至关重要,明确的制度建设和岗位职责分工,能有效促进基建现场的安全管理。根据政府、集团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安全管理基本要求,编制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设置电厂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机构成员分工。建立一支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安全管理素质素养高的管理队伍。制定和完善公司各级负责人、管理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全体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公司内部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安全管理总体目标,层层分工深化、细化。
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完善安全检查考核办法,塑造公司安全文化。
健全奖惩制度,努力与安全管理制度相结合,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和责任,提升责任制落实效率,扎实安全管理基础。
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新建电厂首要任务是建立现场作业监督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要深入作业现场,全面了解施工工艺流程,要综合区域特点、地理位置、施工特性、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详细深入分析总结,及时组织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发挥安全监督管理主观能动性,避免事故发发生。对施工项目方案中重要环节、重点位置施工要严格实行旁站监督、质量签证等手续,严格执行严细实的标准。监督过程严格执行公司监督管理体系,同时安全管理监督人员要不断总结提升,积极参加各种有助加强监督水平、业务能力和自身职业素养的各种培训。落实安全管理监督职能。
3.2完善施工方案, 提高施工技术
在电厂基建工程施工当中,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是电厂基建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所以,施工单位要想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就必须要事先制定好一套系统完善的施工方法,让施工人员加深对施工机制的了解和对存在问题的了解。另外,为了保证机械设备性能的优良和工程进度的高效,技术部门还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对于存在的技术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改进,避免问题处理的不及时给施工单位造成更大的损失,影响工程进度。
3.3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
由于人为因素在电厂基建现场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对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减少与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保障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均需要严格遵守三级安全教育的原则。并且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的实施到位,由于以往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与枯燥,不能有效的提高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动员每一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提高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采用视频短片、板书宣传、人员宣讲等形式进行教育宣传,让参与人员可以自主的参与其中,在之后对其进行安全意识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之后才能让其进入施工现场,只有持上岗证的人员才能开展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问题才能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3.4电气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
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电厂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好电气设备的检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在运行时不会出现问题。第一,要认真做好电子设备安全生产台账。员工在日常生产中,对于设备的运行状态、出现的问题应详细记录在台账中,并及时向领导反映,出现故障时找专业技术人员检修,并详细记录和评估设备的使用期限。另外,在进行设备的检查时,要尽量细化,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做到在安全检查中不留下任何风险点。第二,针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检查。对于电子设备的操作员工进行随机技术抽查,既可以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提问,也可以对其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估,从而评价其是否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第三,加强领导干部的检查。领导干部把握着电厂发展的方向,是电厂发展的核心,对领导干部进行精细化安全管理考察有重要意义。既可以结合电厂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也可以结合群众的看法,评价是否做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
结论
电厂基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及时根据存在问题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并着力健全管理体系建设,全面保障责任制的落实,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电厂基建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安全基础保障。同时,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还需不断总结,摸索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为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和后期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裕泰.谈电厂基建移交生产阶段安全管理工作[J].通讯世界,2018(01):187-188.
[2]肖方雄,周斌.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电厂基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研究[J].建筑安全,2019,28(04):19-22.
[3]雷志伟,于欣生,詹琳琳.浅谈电厂基建移交生产阶段安全管理工作[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9(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