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24期   作者:李志刚 李建平 任冠男
[导读]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各项新型技术的支持下,近年来整个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可实现对整个供电过程的动态监管与控制,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下,保证在第一时间定位故障点并将其解决,以最小的代价来恢复正常供电,使得系统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供电可靠性;影响
1配网自动化建设分析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促使传统供电模式发生了转变,可以实现对配电网供电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对于发生的供电故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分析并确认故障区域,并自动完成相关操作,将故障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并保障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这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配网自动化通过对供电系统的监测,以及通过电流与系统变化来作出相应动作,用以维持系统电流、电压的稳定性,运行维护效率更高。相较之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可节约更多人力资源,且直接受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保证了良好的人机互动效果,为工作人员提供故障信息,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处理掉,快速恢复供电。另外,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会自动记录供电量变化情况,为后续的优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对进一步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几种系统模式
         2.1配电的基本系统
         所谓的基本系统是所有的配电系统中的线路和变压器,还有一些保障配网的安全运行的基础设备。而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配电线路基本上都是在宽带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能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分频道传输电能,宽带技术可以通过组合的方式使用ISDN线路、缆线调制解调器以及DSL线路来组建一个宽带电信线路。
         2.2定位故障
         在此系统模式中,配电网的故障位置可以及时进行定位并收集故障信息,扩展升级后就可以将数据输入到大数据平台来做到实时监控和原因分析,也为电网的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故障定位系统模式对故障进行识别的能力是不完全不充分的,实际故障的问题多种多样,所以实际维修时只能是在数据基础上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必要的人力成本是不可以省去的,检修人员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2.3调配一体化平台
         调度也是自动化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调配一体化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调配一体化是基于配网和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的,对于调配一体化的平台来说其实既具有GPON技术和IEC61850系统,还有GIS系统和计量系统。然后进一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信息汇总到数据平台处理,再通过生产和销售的综合管理制度。调配一体化配合自动化建设中其他方面的系统模式就可以很好地做到配电网实际投入使用后的自动化管理,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提高供电量和供电的可靠性。
         2.4自动化系统的就地、集中馈线系统
         这两种不同的馈线系统区别在于是否通过主站的终端来遥控管线。就地馈线是基本上是区域化管线自制的方式形成的线路网络系统,在每个区域或者是一定的范围内就设置一套故障判断系统和开关隔离设备,并且区域中包含子站、子站终端,最后则是主站及设备。就地馈线系统的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相互配合,管线间也是有一定网络系统能够做到及时反馈。集中馈线则不同,整体的配电网系统都是反馈到终端设备上,包括数据采集、实时监控和遥控管线。
         而两者的不同除了馈线方式之外,在功能性上,集中馈线还体现出具备丰富功能。其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处理故障的功能外,集中馈线还可以很好的利用数据平台来上传电网系统的信息或者是故障信息进而做到数据采集,而且具备远程遥控或者是遥测功能,还有wed浏览功能、终端指示功能等。

两种系统模式在配电网的馈线系统中都必不可少,科学地结合使用两种馈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害进而大幅度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
3配网自动化建设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1对配电网的网络结构予以优化
         企业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要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就要改造接线模式,还要根据配网的运行需要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这种方式优化网架结构。如某地区在对配网改造中对接线方式进行了改造,采用“两供一备”的方式,符合单一故障安全准则,使得各项设备在使用中充分利用起来,线路负载率超过了60%,用户供电需求得到满足。
         3.2配套通信光纤建设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还要配套通信光纤建设。将配电自动化系统按照两层体系结构构建,发挥光纤的通信作用,即主站层与终端设备层之间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光纤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使用无线公网来完成数据传输工作。对通信系统合理运用,除信息传输外还可采集信息,对数据信息分层应用。这种管理模式促使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还能予以技术维护而不需设置单独的自动化系统并独立维护。
         在构建10千伏电缆线路过程中配套通信光纤建设,与当前的电力通信网连接起来。光纤要使用PE保护管套上,与电缆线路同步敷设好。光纤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仅网络数据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高了,而且多芯光纤之间不会干扰。如果单根光纤产生问题,其他单元的数据信息传输不会受到影响。光纤的信息通信容量非常大,能够满足海量信息传输的需求。
         3.3地下馈线埋设处理
         以往在进行排查供电线路故障时,需要对大面积的线路做停电处理,对该区域内的用户产生了极大影响,产生了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地下馈线系统作为支持,可以在线路故障后的第一时间对故障点进行隔离,通过自动控制及时将相关开关断开,以小区域内的断电来确保正常供电区域不会受影响,将供电故障产生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并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维修提供了便利,无需针对大范围断电处理,使得系统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更强。在进行自动化技术应用时,还可以强化地下线路的埋设处理。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地下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管理。对线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自动排除。
         3.4提高电压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在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时,过于重视电力系统的功能完善,并没有提高企业的内部核心价值。对于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来说,缺乏科学完善的规划设计,导致自动化技术在应用时,无法对配网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管理,也无法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在进行实际建设时,相关人员必须提高电压的稳定性,才能提高区域内的供电质量。例如在进行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时,可以对电压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且对电压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避免因为电压的波动,导致用户在进行电力能源使用时,出现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真正的提高供电可靠性,对用户的用电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结束语
         以各种新兴技术为支持,推动了配网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配网自动化不断提高,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就配电网整体建设效果来看,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开发以及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会对电力系统配电质量产生部分影响,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争取能够将配网自动化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唐慧君.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探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12):68-69.
[2]孙涛.试论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10):105-107.
[3]朱思杰,蒲建宇,曹薇薇.基于配网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提升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18):190-191.
[4]文武.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0):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