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去设计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单一的刻板印象,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数学课堂,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就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效率; 方法与策略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仍旧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且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一味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主思考意识。其次,当前的数学课堂缺乏有效的师生交流和互动,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畏惧心理,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应用多媒体设备,导致很多教师在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不熟练的情况下就进行操作,最终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多媒体不仅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浪费了教学时间。
2.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2.1 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知道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力集中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教师把过长的时间用在无用的环节上,等教师讲到关键的知识点时,学生耐心已经没了,这会严重影响教与学的效率。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导入到讲解,再到总结、练习要节奏紧凑,重点突出,内容精练。首先,合理分配40分钟时间,精彩导入2分钟,再用3分钟复习和回忆旧知,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抓住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10几分钟时间对新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然后,结合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给学生20几分钟时间强化训练,让学生消化课堂所学。最后,再运用最后几分钟时间进行课堂教学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当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每位教师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只要教师能结合学生的需要,突出教学重点,抓住课堂上黄金时间段,把导入、讲解、练习、总结,有序、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提升教学效率。
2.2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其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感到一些枯燥,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改变学生对数学抽象、难懂的刻板印象,进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形象、立体地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和平移现象,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便学生轻松掌握。另外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创设个人游戏、小组竞赛游戏、对抗性游戏、抢答游戏等方式,利用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 帮助学生培养高效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重要过程,需要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然而在实际的审题过程中,学生却经常发生被无关信息所误导、无法提取题目关键信息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读题只是看而没有“动手”导致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圈划重点”的方法和理念,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找到重点,以此提高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度。
例如在学习“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渗透“划重点”这种教学方法,如题目为:“一栋大楼共有32层,每层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4户人家,请问这栋大楼总共居住了多少户人?”教师便可以将“32层”“层”“4个单元”“单元”“4户”和最后的“多少户”圈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前三个数量是题干的关键数字信息,而后面的“多少户”则是需要学生求解的问题。这样,通过圈划,教师直观地以单位的关系和数字明确地展示了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确地审题。而在日常,如果碰到有干扰的问题,如:“一栋大楼共有32层,每层有4个单元,每层8户人家,请问这栋大楼总共居住了多少户人?”学生也能通过这种方法排除“4个单元”,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
2.4 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再结合教学内容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地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就能在课堂中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譬如在进行除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准备15个棒棒糖,指定一个学生将这15个棒棒糖分给若干个学生,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合理分配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学生也在探究的过程中练习了关于15的除法。
数学教师肩负着艰巨的教学任务,若是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很难完成的,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布置课后作业。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有效巩固课堂知识,也是探究生活化问题的最佳延续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寻找更多的生活元素,将其注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教师要认识到高效课堂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兴趣去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主探究等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国章.探究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效率提升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6):25-28.
[2]林丽云.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