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行为习惯和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健全,需要班主任老师的科学引导。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肩负着管理班级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则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班级建设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冷漠沟通、说教式沟通、垂直式沟通等,沟通艺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导致沟通效果大打折扣,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沟通艺术,提高沟通效率,强化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引言:对于学生来说,受教育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小学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启蒙阶段,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能否有效利用沟通的艺术决定了班级建设的质量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沟通是一种能够推动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传递和反馈的艺术,它能够使班级建设水平“更上一层楼”,推动师生关系进一步发展。
一、沟通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等方面发育还够不成熟,部分学生对教师这个角色存在一定的误会,易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排斥教师的日常工作安排。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若不能灵活运用语言沟通艺术,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是逆反心理,将教师与学生错误的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能够通过沟通艺术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师真切的关怀,那么就能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构建良好的班级建设管理氛围。
2.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在日常的小学班级管理建设中,由于学生思想还较为稚嫩以及教师不恰当的方式和语气,班主任与小学生们有时会处在一个相对激烈的对立的状态中,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以致于沟通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误会。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适当地使用沟通技巧,能够充分地发挥作为班主任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作为班主任的立场以及安排相关工作的合理性,进而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1]。
3.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学生接受教育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家庭教育和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社会教育。然而,就目前大多数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来看,学生很难在家庭中得到较为科学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部分必要教育的缺失[2]。这时教书识字就不再是小学教学的唯一目的,学校也担负起了更多的教育责任,例如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品格和强健的体魄。通过沟通技巧的应用,小学班主任老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2]
4.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
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合理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小学班主任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长处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潜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若是对所有学生都使用同一种沟通方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话,学生的潜能就很难得到发挥,荒废了人才。所以,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合理的沟通技巧为国家发掘和培养人才。
二、小学班级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冷漠沟通
即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缺乏爱心的一种方式。部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存在对“严师出高徒”的错误理解,认为只有保持威严,才能让学生信服。其实这种冷漠的沟通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距离感,导致低效沟通和无效沟通的出现。
2.说教沟通
说教式沟通指的是以说教为主的一种沟通方式。说教式沟通最显著的特点是单向性,即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说服式教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为自己解释的机会和权利。这种沟通方式难以让学生信服,易造成沟通障碍。
3.垂直沟通
垂直沟通是指教师居于高位与学生沟通的一种方式。班主任在使用这种沟通方式时是以俯视的态度在与学生交流,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关系不平等,对学生提出命令,明确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即可。
三、高效管理小学班级的沟通艺术策略
1.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
掌握学生的动态来为制定科学的班级活动作准备,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想要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就必须首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个比较基础的了解,进而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一个长期且繁琐的任务,学生的思想会时常发生变化,班主任老师也需要时常观察学生的动向,发现问题及时约谈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若是在根本就不了解学生境况和诉求的情况下,强行与小学生沟通交流,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2.建设合理的班级活动
适时组织合理的班级活动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凝聚班级力量,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水平。当前比较常见的班级活动有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教师与同学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沟通与交流。这类班级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状态和班级内部关系的了解。此外,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活动主题的设置问题,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与心理状态有联系话题,切实发挥主题班级建设管理活动在沟通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掌握好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光要有一定的威严,更重要的是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交朋友。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人们在不平等关系中很难吐露心声,而师生关系恰恰被认为是不平等的。因此,学生往往不会向教师袒露心声。而朋友关系则是平等关系的代表,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能做到与小学生交朋友,这样小学生才会对班主任老师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要想与小学生做朋友,就要常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暗示,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只有在切实感受到双方关系平等后,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充分发挥个人魅力
班主任老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水平,充分展现个人魅力。班主任可以将教学故事与班级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提高自身幽默感,为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使班级管理工作充满乐趣,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展现个人魅力。如此一来,小学生们就会对班主任老师产生认同感,对教师的教学安排给予肯定的态度,从而在班级管理中予以高度配合。除此之外,班主任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班级的良性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的重要途径。
四、结束语
作为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决定性人物,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要以崭新的的姿态面对小学生,做好与小学生的沟通工作,在班级的管理建设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付建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分析[J].学周刊,2020(10):163-164.
[2]张鸿.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0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