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宋涛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第5期   作者:宋涛
[导读]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快速发展,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本材料,它的地位不可动摇。混凝土关键技术的掌握,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希望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关施工人员需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尤其是要把控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避免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当引发的混凝土裂缝等质量缺陷,促进建筑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等的实现。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 混凝土结构含义
         混凝土结构主要包含了水、水泥、石子、砂等多种材料。从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种类通常包含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类型。作为建筑工程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施工的规范性。
         1.2 混凝土结构特性
         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耐火性能、抗腐蚀性、整体性、可塑性等优势。整体性主要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与特点,浇筑成为整体性结构。可塑性表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几何结构形式等的科学设计。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获取方便、整体造价较低,能有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这就使得混凝土技术在工程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不严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需要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这就增加了施工材料质量把控工作的难度,针对施工材料开展的质量检验工作十分复杂, 工作量很大。这就使得部分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人员不愿认真完成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 工作变得十分应付, 使得一些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蒙混过关, 进入到施工现场中。还有一些施工材料采购人员为了利益, 选择和一些材料商勾结, 低价购买一些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 最终也使得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1]。
         2.2 施工工序的设计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十分的复杂,事先必须进行完善的设计,但是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缩短施工工期,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 往往不注重事先的设计工作, 采用的混凝土施工工序不够合理, 使得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施工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愿将过多的资金用到混凝土处理技术的研究上,仍然在采用一些较为落后的混凝土处理技术,这也使得混凝土施工的效率、质量存在问题。
         2.3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依靠大量的施工人员进行,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较低,大多数施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不高, 这些综合素质较低、受教育水平不高的施工人员难以熟练掌握各种混凝土处理技术, 难以熟练操作各种施工设备, 使得混凝土的施工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实际的施工往往也和事先的设计存在差距[2]。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
         3.1 地基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地基是负责承载的部分,其强度与稳定性关乎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质量。

为强化地基结构的施工高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如地基所处的施工环境复杂,还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目前,可供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法有:注浆法与换填法等。此后,就可从根本上提高地基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对于地基施工技术的确定,应综合比选施工材料与设备技术。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地基实际的承载能力进行核验,以保证其作用性能与设计目标一致。此过程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循勘探、设计、施工以及校核等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基础处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3]。
         3.2 防水施工技术
         复合涂料,作为运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涂层,其不仅要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一致的防水性能,还要对环境危害进行控制,以避免有毒物质散发至空气环境对施工一线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防水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相关人员应在外墙钢丝网内进行水泥与胶凝物质的填充。然而,此项操作与建筑工程混凝土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不一致,技术人员应从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选用具有降低建筑能耗的材料设备,在保证混凝土结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推动所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3 水泥灌注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技术,水泥灌浆技术,具体施工过程中,就是将掺入外加剂的水泥与钢筋结构混合使用,来使钢筋与水泥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当水泥粘结力经外加剂显著提升后,就可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强度。值得注意的是,水泥灌注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操作,以避免灰尘等杂物对水泥灌注施工效果造成影响。此外,还要通过分层灌注来规避离析现象发生。施工处理技术人员还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场地整体进行观察,以保证注浆厚度与平整度的适用性。对于注浆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现对建筑混凝土结构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找出原因后及时处理[4]。
         3.4 预制桩施工技术
         建筑市场环境的多元化是指建筑施工技术与材料设备水平的提升,在采用灌注法进行预制桩施工控制过程中,需将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性作为目标。具体来说,相关建设者先要把预制完成的混凝土桩打至地基,并固定。此过程,作为重要的施工处理环节就是沉桩,可通过静力压载、锤击法以及振动压载方式实现质量效果控制。此外,预制桩施工技术人员还要对构件的基本特性与地基结构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以提高施工处理工作开展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3.5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半天后,需要将混凝土覆盖严实,然后定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通过浇水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使混凝土的表面与内部的湿度平均,避免出现裂缝现象。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水养护需要持续7 天左右时间。在养护过程中,一旦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燥情况便应立即浇水,这样才能保障混凝土的养护效果[5]。
结束语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蒙修衍.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9,26(1):153,155.
[2] 陈飞.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8–129.
[3] 刘瑜.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 低碳世界,2019,9(6):154–155.
[4] 马乐许.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5] 符东臣.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2):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