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建立生态城市不但可以有效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还有助于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同时,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不仅保证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还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本文将对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的要点进行简要的探讨,以供大家借鉴与交流。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要点;可持续发展
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关键基础,城市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建设理念既符合城市发展的潮流,又能保证城市建设的功能性。但是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工作中,依旧存有较多的问题,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程度也稍显不足,进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为此,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建设问题,还能加快城市建设的脚步。
1.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
1.1生态城市规划的方向不一致
随着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人士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赞扬,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如经济发展情况、地理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等。导致生态城市理念并没有充分的融入到实际的规划工作中,各地区间的差异性较大。就目前而言,虽然一部分城市率先开展了建设生态示范城市的规划工作,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依旧存有较多的问题[1]。首先,示范城市的工作机制大相径庭,没能形成统一的规划流程。其次,有关的扶持政策与保障体系也不够完善。最后,部分成功的示范经验没能有效地转化成实际的规划方法,导致生态城市的推行停滞不前。
1.2合作建设生态城市的动力不足
很多生态城市的建立,需要多方的参与,但是由于在合作建设开始之前,每座城市都有一套独特的发展体系,所以在进行合作建设时,规划内容与方向的不同,导致各参与方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各类抵触或是不融洽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相近城市间的地理特征大同小异,很多产业规划以及发展方向存在较多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本城市的经济利益的问题上,合作的效果很不理想,甚者是不愿意进行合作。
1.3生态城市规划的执行效果不佳
现阶段,在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要求下,生态城市的规划已成为很多城市管理者日常工作的重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执行效果普遍不佳,更为严重的是只做表面工作,没能将生态城市理念充分地融入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首先,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时,规划内容偏离实际,宏伟却难以实行,从而导致实际的功能性不佳。其次,生态城市建设缺少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的内容不够整体和细致。最后,实际的建设过程,缺少足够的监管,也没能制定出完善的问题处理和反馈机制。
1.4生态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公众应参与到包括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全部过程。生态城市的建立与规划,其最终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生态城市的建设阶段,还是实际的运营环节,有关政府及施工企业依旧是参与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充分地参与进去,社会组织也没能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协调功能。造成这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两点[2]。一是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十分漫长,社会大众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进而导致参与的热情不高。二是社会大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强,从而难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城市的实际建设中。
2.生态城市的规划情况
2.1规划工作的主要结构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时,首先,要充分地掌握和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合理的选取规划工作的方法,保证生态分区的合理性。其次,针对不同区域内生态系统的不同要素及存在的差异性,制定出适合的规划内容,应利用建设性保护和整体性掌控等两种方法开展规划工作,并保证规划工作有条理、有重点的进行[3]。
2.2规划工作的原则
坚持以人文本、保护环境的建设原则,不但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大潮流,还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时,理应融入环境保护理念,发挥出城市自身的优势与潜力,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3.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1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为了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成效性,必须要充分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严谨、细致的做好城市实际情况的调研工作,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城市化建设的需求等等[4]。其次,在充分掌握整体情况的前提下,规划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情况不断的进行改进及优化,确保实施的效果。最后,在开展规划工作时,相关的人员和部门应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的压力范围,减小不同区域间生态环境的差距,以确保城市生态的规划能够顺利的进行。
3.2协调好城市规划中的各方面间的关系
在实际进行城市规划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同区域内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这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站在整体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还要细化各环节与各组成间的建设流程。因此,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各类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建设过程的顺利与高效。
4.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
4.1根据城市规模确定生态环境的容量
任何城市建设的内容都要充分地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范围,更不能超过环境的实际容量。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容量包括了城市的土地情况、水资源以及植被覆盖等多方面的环境承载范围,这也是决定城市人口数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由于生态环境的实际容量直接决定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规模,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前,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实际容量进行全面、严谨的调研与分析,确保规划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规划应结合区域周边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对影响布局的干扰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然后从城市全局的角度出发,全面、细致的进行规划工作,找出适合城市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而形成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突出城市特点,提升产业效益。
4.2城市的产业结构应满足城市的特点
每座城市都有着不同的区域特点及文化背景,自然资源与地理位置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应依据城市的特征优化产业结构,确定适合的发展方向及内容,充分开发自然资源,多方面的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座城市的工业发展情况与发展能力不尽相同,且都与地方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城市的规模较小,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偏弱,环保技术落后,导致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各种环境破坏的问题频发,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城市的长远发展。所以在进行产业布局的规划工作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减少或是避免造成环境的破坏问题。其次,注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严禁出现牺牲环境而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最后,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企业,并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与规划工作,为城市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城市发展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产业不但是城市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还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发达城市已充分意识到绿色产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大力开展旅游业、畜牧业或是种植业等,来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从一些实际的案例中,不难发现,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即能提升生产力,又能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因此,各城市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如经济优势、产业特征或是地域特点等等,保证绿色产业长远、合理的发展。城市规划工作应立足城镇或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多层次的生态格局,积极打造生态、安全、高效、宜居与低碳的生态新城市,既满足大众的居住需求,又能促进城市的发展[5]。
4.4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发展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也是规划工作的重心,但事实证明,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而轻视环境保护,严重的破坏环境,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教训与警告,如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问题、全球变暖等等。因此,现如今的城市经济发展决不能在依靠牺牲环境,应及时的转变发展理念,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促进两者间的共同发展。
4.5加强生态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
近些年,国内的经济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行,要求我们应加强生态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城市的规划工作,并不是在同一区域内进行,而是由多个区域共同组成的,这也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开展规划工作时,首先要保证整体的统一性,而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出不同区域内的规划内容,即保证了城市规划的整体协调性,又能突出城市化建设的特征。
4.6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公共设施即是城市统一规划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功能表现,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工作时,应保证其合理、有序的进行。首先,应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立的管理工作。城市公共设施不仅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基础,更是城市功能性的主要体现形式。其次,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创建成功的直接体现。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看,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就是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因此,现阶段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工作重心,应从优化生态城市功能以及满足社会大众的生活需求等两个方面进行,强化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工作,提高公共设施的实际使用功能,在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出特点鲜明的城市形象,从而提升生态城市的居住质量以及城市品味。
4.7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生态理念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规划工作中,建设施工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传统的施工方式及理念,很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加入绿色建筑理念,不仅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问题,还能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例如,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企业应做到节约用水、用电,并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应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时,施工的过程中,也应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社会及环境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城市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应注重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在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生态城市的建立应紧跟绿色环保理念发展的潮流,并积极推进环保意识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进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而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恺.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07):62-63.
[2]甘春阳.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居舍,2019(36):4.
[3]曹伯虎,刘万放,龚航.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建筑节能,2019,47(09):79-83.
[4]陶怡.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研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230.
[5]刘鸿儒,钱可敦.生态城市理念应用与研究概述[J].艺术科技,2019,32(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