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桥梁孔桩近接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 齐昌洋
[导读] 当前,为了推进城市经济建设,城市地铁交通项目施工备受国家政府重视

         摘要:当前,为了推进城市经济建设,城市地铁交通项目施工备受国家政府重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作为重要的施工内容,城市地铁施工监测要保障获得高精度与高频率的数据。地铁隧道施工监测中应用先进监测仪器与测量技术,全面提高城市地铁施工监测工作效率,促使城市地铁项目稳定运行。根据电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为城市地铁隧道监测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弥补传统监测工作缺陷,这对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实时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桥梁孔桩;自动化监测技术;地铁;施工
引言
         所谓地铁是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墙下修建隧道和公路,用电动快车运送乘客。地铁隧道是交通流量大、基础设施基地高的大型地下建设项目,对指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地铁隧道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般来说,地铁隧道是在一个密集的地质地段和穿过城市主要钓鱼点的地方修建的,因此安全和稳定不容低估。
1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桥梁孔桩近接地铁施工中特殊地质处理
         地下水较为丰富,极易导致钻孔过程中塌孔,水磨钻施工过程应密切关注孔内渗水、地质岩性等情况,综合判断,避免坍塌,普通塌孔采用采用钢护筒通过塌孔带,严重塌孔的采用C15砼回填,重新成孔。当施工中发现地下岩溶地质、岩溶形态等与设计地质资料相差较大或不明确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本着安全第一、造价经济、施工方便、进度快速的原则进行处理,杜绝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遇到地铁隧道支护锚杆及注浆管时,就要停止水磨钻施工,改用人工精细凿除锚杆附近混凝土,随后采用砂轮机对露头锚杆进行切割,磨平至不影响继续下挖为止。施工致使地铁隧道渗水主要存在施工过程中损坏地铁隧道锚杆,破坏轨道交通隧道防水结构层。桩基穿过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土体段安排在地铁非营运时段施工。施工致使地铁隧道渗水,立即停工,马上将险情报告地铁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联系监控单位,监测渗水情况。
2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桥梁孔桩近接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2.1静力水准仪自动化监测实施。
         ①监测段落。本次监测方案拟采用静力水准仪对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轨道板变形开展智能监测,实时掌握轨道板动态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列车运营安全。②测点布设。沉降智能监测方案拟采用智能传感器无线组网技术或有线将各组静力水准仪系统进行无线或有线组网。因隧道内环境复杂高差偏大,技术方案均为人工测量结合长期实施方案定制。测点具体布设原则如下:为确保监测数据能真实反应隧道病害段的沉降变形发展情况,并考虑传感器设备安装、更换方便且不影响后期运营维护、检查,故将观测点设置在轨道板上隧道建筑限界外。隧道监测断面间隔20m,1号桥台和4号桥台区间加密布设,断面间隔10m,基准点位于病害段落外50m。③系统设备供电。现场所有设备均采用有线供电方式,电源分别就近引自隧道侧壁区间维修电箱。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隧道监测用电线从区间维修电箱引出后穿PVC电缆槽敷设引至系统采集箱处。系统采集箱位置以现场最终安装位置为准。对系统所需的12V供电电缆及信号线需要使用与地铁轨道上原有的夹布橡胶高压管防护后,方可穿越轨道。④信号线及电线过轨。本项目涉及的过轨区域采用的防护管为夹布橡胶高压管。现场布设时采用电钻钻孔加骑马卡固定橡胶管,孔深5cm,孔内放置高强度内膨胀螺丝确保固定牢固,骑马卡间距50cm,拐角处加密布设。⑤系统终端设置。系统监控终端可设置在地铁相关建设或运营部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隧道现场实测数据掌握沉降变形及轨道平顺情况,并可根据预警及报警功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2监测数据修正技术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构件监测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地实时监测和处理数据,但在应用土木工程施工监测技术时,也必须考虑到误差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考虑到了影响土木工程项目监测错误的技术方法、人员操作、环境和安装因素的监测。在土木工程的监测中,监测通常从洞穴的监测开始。分析观测误差在第一次测量完成后进行预测。此外,在施工控制信息系统应用中使用的监测数据校正技术是:分析空间效应的误差影响,然后校正施工监控数据的时空效应,分析三维有界元和粘弹性变形,并计算引入位移和载荷值后的总位移量。
         2.3裂缝自动化监测系统。
         ①系统架构。隧道壁裂缝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三级架构模式,包括现场监测设备、采集单元、中心系统和监控终端。现场监测设备为裂缝计。通过裂缝计监测隧道的裂缝变形情况。②裂缝计安装固定方式。表面式裂缝计采用内膨胀锚栓的方式固定。安装时可先将锚栓直接钻孔在被测结构上,然后在将传感器通过万向节的螺栓安装在锚杆上。另外一种为锚杆,锚杆采用内膨胀螺栓与传感器的万向节相连。安装部件安装的时候使用便携式读数仪设置仪器预拉伸量测试然后固定好后测读初始读数调零。裂缝计信号线采用串联的方式进行布线,采用线卡固定,固定间距为1m。③裂缝自动化监测实施。对隧道内控制性裂缝安装裂缝计传感器,并配置相应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设备,根据设计的采样频率对隧道结构裂缝进行裂缝宽度数据采集,实时传输至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显示裂缝宽度数据及变化曲线,达到隧道结构裂缝宽度自动化监测的目的。④监测周期及频率。自动化监测周期应当根据监测服务周期及监测数据变形情况确定,初步拟定本项目服务周期为一年。在此服务周期内,实施自动化监测时,监测频率应当根据监测点数据采集完成时间确定。⑤监测精度。本项目监测仪器设备均选用国内外高精度产品,仪器精度及监测精度能够保证对结构变形过程进行实时捕捉,满足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工作需求
         2.4有效监测地铁隧道施工沉降
         与人工监测相比,地铁隧道项目工程将在隧道道床合理设置监测点,根据等级水平要求进行测量工作。在此过程中,常用的自动监控方法(如静态水平标尺和电气水平标尺)及时准确、快速、精密地提供了监控数据,这是手动监控技术所不能实现的,广泛用于实际工作。
         2.5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
         通常,数据收集和传输系统主要由数据监控和收集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此外,为了应对相对复杂的监控环境,不断将数据收集和传输系统集成到其他系统(如防雷系统)中,加强对设备底盘的保护,减少振动对设备的影响,确保城市地铁建设现场数据收集和传输设备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地铁项目自动监控技术的特定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车站、隧道区间等)特殊地质环境下,紧邻周边高层建筑物施工时,安全风险极高,为了保障工程自身施工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国内外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监测技术及手段不断应用,技术水平发展迅速。综上所述,通过在地铁中运用自动化监测技术,能够减少传统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误差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降低劳动成本,确保城市地铁的施工建设能够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彭广亮.自动化监测在地铁隧道检测中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270-271.
[2]吕文臣.自动化技术在隧道结构监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10):176-178.
[3]黄鸿伟.地铁隧道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的技术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J].测绘通报,2016(08):149-151.
[4]赵伟,韦永斌,周明明.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铁盾构下穿高架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5):93-95+98.
[5]党永超.西安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与变形数据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