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一期运行维护中的重难点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宋培青
[导读] 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城市发展的综合国力

         摘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融入到国家各行业内,将其融入到道路交通中,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文章在简单了解交通信息化工程基本框架和发展现状后,针对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具交通;信息化工程;运行维护;业务系统

         引言: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城市发展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实现信息化工程,是每个国家城市的核心任务。近年,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需要承担的压力逐渐增加,只有解决道路交通问题。才能推动城市长期有效的运行,信息技术无疑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1 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基本框架
         从国内外智慧交通信息化工程发展情况来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数据集成平台。作为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子系统,汇聚了所监管区域的交通路网运行状况,将所有的交通数据统一汇总到一个区域。根据这些数据信息研判路面拥堵情况,完成对路面交通组织。不仅如此,还可以对事故以及拥堵时间进行报警和预警,为交通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最全数据,因此也被称为“超级地图”。第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作用在于对路口流量的自动控制,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让系统检测稳定性得到根本上的提高。第三,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和诱导系统。借助道路视频监控和LED诱导屏,实现对路面交通24小时全天候自动巡检,及时发现拥堵问题并在诱导屏上实时公布路况,更好的为市民出行服务,借助这两个系统实现动静态交通管理诱导工作。第四,智能高清信息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和交通信息分析研判系统。借助路面的摄像机,全自动不间断采集数据,并且闪送到分析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存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为路面管理、信息服务、拥堵预报提供支撑,同时实现异常业务自动报警。
2 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发展现状
         道路交通是国家社会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要保证顺利畅通。新时期,为了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全国各地的省交通厅以及所属局级部门对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也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是如果想要保证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安全稳定工作,就必须要定期开展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现如今,国家已经有多个地区完成了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了数据融合,搭建形成了运用平台,建立交通指挥调度系统、信号控制、交通监控等子系统,在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支持下,可以高效完成数据挖掘。深圳、武汉、广州、贵州等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都已经建立了大数据交通平台,交通管控和群众服务等方面得到极大地提高。
         从上述情况来看,全国各省市都非常重视交通信息化工程,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软硬件设施。从成本的角度分析,每年需要耗费的维护经费极高,而且各地区的维护标准不同,导致维护费用计算过程复杂,预计成本和实际开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质量的角度分析,信息化设施维护工作缺少准确的决策依据,设施运行维护工作不及时,设施无法正常工作,整体质量较差。尤其是高速公路、道桥隧道等重要道路交通设施,如果无法保证实时性要求,那么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1]。
3 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运行维护措施
         由上可知,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运行过程中,需要全面落实维护措施,以演成工程的使用寿命,切实提高交通信息化维护设施的综合水平,让设施可以得到安全稳定的工作,为后续的信息设施投入和实际管理决策奠定基础。
3.1 案例工程概况
         为了让研究科学规范,可以切实准确的落实运行维护措施,以闵行区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一期运行维护工作为例,展开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闵行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西南部,是中心城的西南门户,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又充分体现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区域。闵行区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一期项目的工程范围:西至沪闵路,北至沪青平公路,南至江川路街道浦江路。一面则是指顾戴路、沁春-春申路、外环线-莘奉金高速和闵行区境的围合区域。

一期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闵行区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和交通指挥中心、建立SCATS系统、交通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以及发布系统、建立信息服务终端、完善共享区视频图像租赁项目资源、完成工程范围内的设施基础建筑等配套项目。作为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对定期对这些设备系统进行维护。根据该工程的运行维护记录来看,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3.2 SCATS系统的运行维护
         SCATS系统作为一种区域协调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自动调节信号灯、保证行人过街安全,最多可以实现9个路口行人无冲突安全过街,此外,SCATS系统的相位差方案设置功能,可以让路口绿灯时间得到最大化应用,减少等待时间、减少延误。可以说,SCATS系统具有单点信号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对SCATS系统进行精细化运维,切实提高交通数据的准确性。在对该系统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数据质量,不同环节发生故障产生的数据问题各不相同,目前国内采用日常巡检和突发事故维修这两种方式完成运维工作。以闵行区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为例,首先,根据SCATS系统的故障代号进行初步判别,其次,通过手动清除的方式进行故障初步维修,最后,去现场进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在维修过程中,应和电力公司保持联络,根据电力企业提供的信息,对故障原因进行进一步判断。如果遇到SCATS系统看门故障导致的黄闪,尝试手动清除,手动清除无效去现场维修。如果遇到单纯的FY故障,则通过判断电压,查看详细故障代码来判断是哪部分设备出现的问题,确定后去现场予以解决。如果遇到黑灯故障,通过和电力公司沟通了解附近是否有计划停电和电力故障,如果没有则检查入机箱电源线故障。通讯中断故障首先判断路口机器是否正常,路口信号灯运行正常则确定是网络中断,去现场进一步排查是光缆断还是设备故障。总的来说,在对SCATS信号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调试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近几年里,全国各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SCATS信号系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可以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配合SCATS信号系统的自适应机制,保证直行和左转车辆都能尽快通过路口,同时注意时间间隔,以此改变交通流,有效疏导交通[2]。
3.3 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养护
         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的施工,很多地区已经拥有了一部分智能交通系统,比如:闵行区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中就已经完成了智能交通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中的部分设备已经停产,一旦损坏无法进行替换。想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就要全面落实规划工作。如:浦东公安分局已建智能交通系统养护中就出现了设备故障无法替换问题,经过团队和监理、业主的沟通后,采用特殊设备进行替换,并且对替换设施进行调试与试运行,确保其可以完美容融入到已有系统中。由此可知,在对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进行运行维护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个设备做好详细的整改记录,包括:设施的型号、供应商、性能、寿命年限等信息。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前报备预警,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3]。
3.4 诱导系统的运行维护
         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推移,一些设备的性能会逐渐减弱,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就会出现交通监控盲点。但是新设备在更换改造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误差,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在完成新旧设备更换时,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的调试和更新。比如:小陆家嘴大连路等五隧道越江诱导系统在完成新旧设备更替后,发现信息采集与发布存在误差,立即对设备进行调试,在内外场的共同配合,经过全面的调试和数据梳理,及时消除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仅是误差问题,新旧设备更替时,还会出现不兼容问题,此时需要对软件进行升级,保证硬件设备可以得到正常使用。如:浦东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公安子平台,在完成设备安装后,将其接入到各分控中心及平台时,发现软硬件不兼容,设备无法稳定展开工作。维护员人员第一时间更新了软件,在新服务器建立后,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总结:综上所述,道路交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过程较为复杂,目前运行维护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发展。只有综合分析当前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针对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具体处理措施,才能够真正的推动国家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让中国道路交通事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韦华.智慧交通助力昆山市中环快速路交通信息化建设[J].智能城市,2019,5(22):10-12.
[2]张娜,黄迎春.探究交通信息化设施维护定额的研究框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0(04):55-56+86.
[3]李中浩,朱东飞,邢智明.以信息化助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05):1-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