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期   作者:王安凤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应有作用,集中体现在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突破阅读中的词句障碍,对课文进行初步了解,明确疑难问题;其二是指导学生深层次阅读,了解语言文字本质,揣摩作者意图,形成独特体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特从以下几点谈谈自身教学心得体会。

        四川省黑水县石碉楼乡中心校     四川 阿坝     6235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1-11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应有作用,集中体现在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突破阅读中的词句障碍,对课文进行初步了解,明确疑难问题;其二是指导学生深层次阅读,了解语言文字本质,揣摩作者意图,形成独特体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特从以下几点谈谈自身教学心得体会。
        一、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感悟,接受实践阅读的过程,教师给与指导,在阅读接受情感教育,思想的升华,获得真实的阅读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应有作用呢?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应有作用的途径
        1.努力打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入内容,帮助学生出不来了解课文大意,以期强化学生合作者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一种轻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探索欲,在阅读中完善自己知识构造。



        2.激发学生探索欲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产生探索。疑问需要师生互动来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在疑问驱使下学生会产生探索欲,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注重艺术性,教师可以设置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逐步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在初步预习中,制定学习计划,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补充,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3.深入探讨
        在深入探讨中,倾听别人意见,以期从思想和策略上不断调整和优化自我,为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疑问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期不断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问题,在深入讨论中,丰富想象,在深入讨论中发散思维,学生真实表达自身想法,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以免学生讨论偏离主题,在获取知识基础上,逐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4.发挥想象
        常言道,想象是思维的翅膀,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应有作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时间和更广空间,以期丰富学生想象,创新学生思维,在获取扎实语文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小结
        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离不开教师自身应有作用发挥,为此,只有教师充分挖掘自身应有作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课文内涵,学生才能实现善学和乐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