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22319830523XXXX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在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很多新型施工技术、管理模式也逐渐被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保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项目建设水平。因此,对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大多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的生活生产,但是中国国情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对公用设施的需求力度更大一些,所使用频率也更高,所以面对这一状况,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安全。
1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市政公用工程是指,为城市广大民众提供服务的工程项目,一般包括在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的道路、园林、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相关工程。市政公用工程跟一般的工程不太一样,它具有施工场所多变、影响范围广、工作条件差、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对其安全管理相当重要,这也是人们重视市政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工程相比,市政公用工程影响范围更广,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更直接体现了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就此而言,市政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政府的态度,因此,搞好市政工程极其重要。市政公用工程安全事故,较其他工程类事故,背景因素更为复杂,而且影响范围今天更为广泛,但是,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其安全管理因素有关。对市政公用工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管理,可以大大的降低事故发生率。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是一般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市政公用工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包括施工企业、业主及其监理机构、中介组织对相关工程项目进行的安全管理,是基于安全理论、思想、法律法规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微观管理。
2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
2.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不规范
这是困扰着我国市政建设多年的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对城市建设能力方面的提高,当前的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暴露了市政建设管理中的诸多不足,市政建设管理也不到位。在管理过程中,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不规范,结果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就很多了。此外,由于市政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使市政建设困难重重。
2.2设备违规使用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如推土机、挖掘机等,一些设备操作人员无证操作,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于施工环境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
2.3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综合素质差
由于我国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监督建设比较晚一些,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使其很难提升管理效率,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再加上最初我国的市政公用工程大多是以公路建设为主,工程类型还比较单一,所以在针对公用工程的系统管理上可能就不那么全面。加之很多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都不够先进创新,不能很快的吸收新事物,新经验,对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欠缺一定手段,出现施工队伍恶意竞争,中转承包,分包情况等各种不良行为,混乱着工程建筑市场。另外施工企业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在这个质量管理的问题上,施工企业责任人的思想观念很重要,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
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且对施工队伍的认知水平较低,使得很多工程在施工中仍然没有建立一支具备高技术经验的施工队伍,缺乏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的意识,使之没有正确认识质量管理,从而使得团队的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这样他们就会很难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满足建筑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在施工中缺乏安全管理,事故发生频率很高。
3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对策
3.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审视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施工企业一定要切实执行《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项目负责人乃至企业负责人都要深入施工项目一线管理和督促各种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一经发现立即整改。在工程结算时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在制度的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的问题,施工企业要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普及要涵盖施工现场安全与应急抢救等内容,不同工种的安全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确保施工人员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与自救能力后方可上岗。
3.2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
如果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没有严格的问责制度,那么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很难落实到个人,所以一定要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其可操作性,能够切实落实更为重要,并且要设置有力的处罚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对违反安全管理的人员予以处罚,同时提高安全监管力度。
3.3强化政府的监督作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建筑行业的重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比方说在选择建筑项目管理单位时,要依据准则进行挑选,而不再是盲目选择或是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了连带关系的出现。其次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上加强了法律效应,让其在发展时,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都有法可以,有理可据,根本上保障了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是要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像我国新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就明确指出来施工各方人体的职业与任务,防止他们出现职业不分的情况,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快速的找出责任人了,并且它还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上升到了刑法的高度,让监管机构更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用法律手段约束他们的行为,目的在于稳定市场秩序,避免安全管理过程的失控,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
3.4注意消除周边环境安全隐患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比较特殊,比如行人、行车较多、天气环境复杂等等。对此,在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周边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并提前制定安全防范策略。如果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施工,比如冬季、雨季等等,则应根据天气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避免恶劣天气对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
结语
通过对市政公用工程现状的了解,我们意识到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突破其自身的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真正的给百姓带来幸福感,其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继续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而且将安全生产思想贯彻到企业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提高整个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华宾.刍议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4):155~156.
[2]李江顺.基于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7):152~153.
[3]张曦,花晔.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与预警机制探究[J].科技尚品,2017(07):14+44.
[4]冯照莹,王秀平.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华建设,2018(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