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3期   作者:孟利
[导读] 分析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治疗效果;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局灶性脑缺血,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本文将对颈动脉支架介入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相应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53.72±7.06)岁,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55.12±9.06)岁,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均未出现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血管病诊断标准;(2)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的狭窄程度>70%;(3)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伴随其他血液系统疾病;(2)颈动脉完全闭塞;(3)对治疗药物过敏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法,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每次75mg,一日一次,连续服用30d;阿司匹林一次100mg,一日一次,连续服药90d;阿托伐他汀每次20mg,一日一次,连续服用30d[2]。同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同时予以相应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术前:①检查及用药护理: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狭窄状况进行评估,介入治疗前3d口服阿司匹林,每次300mg,一天一次;氯吡格雷75mg一次,一日一次[3]。②饮食护理:高血脂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③心理护理: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优点,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④术前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⑤术前准备:手术当日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备皮范围为脐下至大腿上二分之一;术前8小时禁饮食,不禁药;左上肢留置静脉通道;标记双足背动脉搏动位置,观察肢端血运,并作记录;遵医嘱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
(2)术中:在介入治疗中应进行股动脉穿刺,同时采用肝素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病况进行颈动脉狭窄处置管。
(3)术后:①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定时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观察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观察穿刺部位及穿刺肢体情况:术后患者平卧24小时,术肢伸直制动24小时,穿刺点加压包扎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压痛,渗血或血肿等情况,做好记录,指导患者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感觉的变化。若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发绀,皮温降低,肢体发麻等,可能是包扎过紧或栓塞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4]。③活动:术后24小时由医生拆除加压包扎敷料,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做好防跌倒宣教。
         1.3统计学处理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2.2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度为56.00%、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    3(6.00)    47(94.0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两组生活质量指标比较,治疗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或死亡,同时为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理想疗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运用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的形成,氯吡格雷则可预防动脉循环障碍[5]。在临床治疗中仅仅采用药物治疗无法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中,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56.00%,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应用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疗效,使患者的不良症状得到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智,帕丽哈·巴依道列提,濮芸健,盛江,王永亮.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0):82-83.
[2]李志丹,刘世丽,王云峰,吴晓峰,徐静.药物联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7):72.
[3]黄金波.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6-18.
[4]左毅.药物联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64+66.
[5]鞠东升,官威,潘澍潇,马晶,韩策,李金英.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6):37+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