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41期   作者:刘晓
[导读] 设计上我只设计三个环节,课前预案的设计,课上探究设计,课后提升案的设计,重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的设计思想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154100
  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要由以前课上老师一味地讲灌输,强化知识记忆,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为什么这样学,以及怎样学效率更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对培养其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提升思想,由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变。真正使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如昌乐二中,杨子中学,伊春市友好中学,鹤岗市第一中学(我所在教育单位),我也有幸去课改先进学校参观学西,各学校理念不同,模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想只要创新意识能力的提高,才能使课改更具实效性、可操作性,才能使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模式得到根本的转变。下面结合我校鹤岗一中具体学情,谈谈我个人在新课程改革中使用导学案对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做法,请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我校鹤岗一中伍辉校长提出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促学,构建合作探究,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加之外出参观学习,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班级的学情,针对课堂授课环节,我大胆采用了导学案提前下发,课堂围绕导学案设置问题模式进行,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导学案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在用,但我设计的导学案不追求形式重在效果实效性。在设计上我只设计三个环节,课前预案的设计,课上探究设计,课后提升案的设计,重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的设计思想。具体做法如下。



  一、预案的设计对学生创新的意识的培养
  重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探究通过问题引导,设置问题情境,基础知识以填空、选择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使问题变为共性问题,通过学习合作探究,完成预学案的学习任务,学生既掌握了当堂教师要讲的理论知识,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又可以把学习中我的疑惑以书面的的形式展现给授课教师,使教师在批改预习案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将个性问题转化共性问题的处理上,会使实效性大大加强。导学案一般是在课前一天下发,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教学内容,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设计《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节教学的预习案的设计:
  阅读教材P65-78页,完成下列内容:
  1.频率分布直方图绘图步骤。(1)求极差______。(2)______(组数=______)。(3)将数据分组______。(4)______。(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小长方形的面积=______)。
  2.数据分组的组数与样本容量有关,一般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______当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时,按照数据多少,常分成 ______,组距的选择应力求“取整”。
  3.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______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4.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作图时所分的组数______组距______,相应的频率分布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这条光滑曲线为______。      
  5.茎叶图中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就是______样本数据较少时,用______表示数据效果较好。
  6.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______,由此可以估计中位数的值。
  7.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______。                                             
  8. 考察样本数据的______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______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表示,标准差越大,数据的______;标准差越小,数据______。
  9.方差计算公式s2=______(x为样本平均数,xi表示每一个样本具体数据)。
  二、课堂探究案的设计对学生创新的意识的培养
  这是教学重难点集中体现的环节,处理好这个环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任务,我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设计,一是我的疑惑的解决,二是课堂合作探究的设计(教学难点的具体体现)学生的注意力的把握,是教师首要解决的任务。调查表明,一节40分钟课堂,学生只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精力集中,如何让学生将注意力时间延长至整节课这是我们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就体现了课前预案的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堂,教师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评价,竞争展示,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教师通过合作探究问题设立,激发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通过对问题探索,自己总结知识网络,学习规律,让课堂由教师的讲变为学生自己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创造,总结,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课堂变为原生态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不是放手,而是以导演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把握正常的教学脉络,引导学生走出求知误区,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知识网络,完成课前预设教学三维目标。下面以我课堂探究案的设立的作法为例,仅供参考。
  合作探究:通过实例探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及方差在频率分布直方图及茎叶图中如何体现,各自优缺点如何?小组展示。
  我的收获:这节课教学设计是我在我校举行一年一度的百花奖的公开课,经过反复推敲,琢磨,使得我这堂课获得空前的成功,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也使我对今后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为教学载体辅助教学,但不能被套在这个固定的模式里,使教学注重于形式,内容空洞,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这也不是课改想要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导”的作用要尤为明显,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导学案合理的使用,对今后教学尤为重要,我将继续摸索,以上是我对导学案使用一点粗浅的认识,请专家批评指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