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发表时间:2020/2/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作者:张军堂
[导读]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陇南市礼县固城镇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2206
  摘 要:语文教育是学生汲取祖国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它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继承文化遗产,促进个性完善,培养高尚人格的重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小学语文教学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是落实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融入 传统文化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与吸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因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就蕴藏在文学艺术中,从先秦散文、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先人的思想观念、朝代的历史变迁、语言的发展变化都浓缩积淀在其中。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殊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具体地说可以作以下尝试:
  一、诵读积累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但要做好它却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


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每一年段的诵读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每学期一周、每单元一两节课,也可利用晨读等。对所选内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直到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思想的传播……传统经典作品是集文学、哲学、历史于一体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
  二、情境解读
  时代的变迁要求我们在对诵读内容稍稍讲解、粗粗梳理的基础上,可选择部分内容进行一些趣味解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学习古诗词,如《李白思乡》是《静夜思》的故事,学生读读故事、背背古诗,就别有一番滋味。杜甫的《绝句》也可以和这样的故事相联系:据说有个穷书生用两个鸡蛋招待客人,却使客人非常高兴,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用两个蛋黄衬了几根青菜丝,做成一道菜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把蛋白切成长方形放在衬有菜叶的盘子里,叫“一行白鹭上青天”;用菜叶剪个框放在白色的盘子里,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用蛋壳做一盆汤,叫“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鸡蛋,做成三菜一汤,巧妙地借用杜甫的《绝句》做菜名,客人品的自然是意境、是情趣,而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恐怕也会对此饶有兴趣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图片、动画的形式来引导小朋友们学习经典古诗词和故事典故。
  至于汉字的学习,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形义联想,如:美,羊大为美,它的本义是“美味”,传递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与现在常用的“美丽”“漂亮”的意思有所不同。“红、绿、紫、线、纱、细、纺、织、绣、经、纬”,形旁都是“绞丝旁”,包含了染色等与纺织有关的一些概念,说明丝织品是我国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纺织品。因而“蚕”就成了天底下最好的虫——天虫。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造字之初,每一个汉字,都是古代社会存在与先民意识心态的结合,各种造字方法都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先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社会习俗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学生形义联想的过程,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而且,这种解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
   三、系列讲座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而学生是好奇的。厚重的文化在好奇的学生面前自然不能用厚重的方式去诠释。如果我们能用系列讲座的形式讲一讲成语故事、文学典故、文学常识,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如:我们为什么把咬文嚼字、反复斟酌叫“推敲”?“名落孙山”是名字落到深山里了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指的是怎样的人?“梦笔生花”讲的是谁的故事?“江郎才尽”是哪个江郎?“胸有成竹”为什么不能解释为“胸中有一根竹子”?系列讲座的优势是能够系统地传承民族文化,而且以奇闻轶事为切入点讲文学典故和文学常识学生容易接受。
  四、趣味训练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据说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时,皇上曾命他题纸扇,纪昀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乾隆一看,沉着脸问:“怎么丢了一个‘间’字?”纪昀接过扇子,看了看,镇定地说:“没有丢字,皇上,这是一首词。”说完,就读了起来——请想一想,《凉州词》少了个“间”字,怎么通过改变停顿变成一首词?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这样读来别有趣味:“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项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类似的训练还有: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