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初中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生态意识

发表时间:2020/2/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作者:许林华 杜莎彬
[导读]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生态的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不容回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松木中学 421005
  摘 要:要确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态意识,就必须了解“生态文明”这一时代背景,学习生态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深远意义,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站在更高的层面,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中学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确立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意识 语文教材 初中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生态的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不容回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青少年一代来说,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走出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思想的误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健康生态观念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树立初中学生生态意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借助语文课,从教材到教育过程,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态观念,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文学研究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发源地是美国。国内的生态文学研究虽然是从国外传入的,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生态文学创作日趋繁荣,这除了体现在创作队伍的日趋壮大和创作成果的日趋增多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创作者生态思想、生态情感的日趋丰富和日趋深刻上,即他们已从初期的对于生态保护的简单呐喊,转变成对于复杂的生态问题的理性沉思。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中就包含了“生态”的理念。从教材来看,“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现代意识”必然包括“生态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就是生态意识的具体体现;在课文的编排上,也是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来进行的,完全打破了过去以文章的体裁来编排,也充分地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从师生关系来说,强调的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也符合生态的“和谐”特征。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也是形势所需。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生态意识的篇目
  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2015年6月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第11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至九年级下六册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生态意识范畴的文章可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1.直接表明作者生态观点的篇目——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从而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如《白杨礼赞》茅盾、《石缝间的生命》林希、《沁园春 雪》毛泽东、《满井游记》《答谢中书书》。
  2.表达作者生态理想的篇目——赞美自然、热爱自然、拥抱自然、从而呵护自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和谐之美。如《苏州园林》叶圣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草莓》伊瓦什凯维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再别康桥》徐志摩。
  3.表现生态平衡观念的篇目。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
  4.批评人类欲望的篇目——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作家深切的忧虑与深刻的思考。如《雨林的毁灭》巴里·齐默尔曼、《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
  5.表现生态预警的篇目——警示人类,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如《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三、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和开展生态意识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1.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及文本解读方式的变化。 (1)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微观思维为宏观思维;(2)语文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应该率先树立自己的生态意识。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生态意识去关照中学语文教材,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贯彻这种生态意识;(3)文本解读方式的变化。①立体阅读——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观照文本,获得对文本的全息解读,处理好文本阅读中多重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②智慧阅读——借助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为高品位、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提供可能。
  2.以教学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树立生态意识。(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入探究生态问题;(2)在单元教学活动中树立生态意识;(3)开展语文活动,开发和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意识教育因素;(4)在探究活动、口语交际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及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3.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使之身体力行、亲身感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立 沈传河 岳庆云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作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鲁枢元 20世纪中国生态文艺学研究概况[J].文艺理论研究, 2008,(6)。 
  [4]魏婷婷 中国生态文学批评时代抑或到来[N].中国绿色时报,2009,06,05。
  [5]胡家曙 “用教材教”不应该成为教条[N].人民教育,2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