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高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发表时间:2020/2/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作者:谢海燕
[导读] 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方法。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教师提问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质量。
        摘要: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方法。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教师提问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质量。因此,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关键词:问题;高效;原则
        作为青年教师,工作以来上过不少公开课,也深入课堂学习过不少常规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评课教研时常会提到数学课堂提问的得当问题。那么,如何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呢?这里,我结合自己课堂中的一些提问现象谈一些粗浅的感受。
一、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常见误区一
        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人举手发言,学生集体沉默;这时,教师们常点名让学生回答,结果学生沉默以对。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是教师自问自答,就是责怪学生不认真。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
        1、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勾股定理,提问:“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哪些?”对学生来说勾股定理尚属于不熟悉的内容,对它的证明方法更是无从回答。这个问题只会让学生目瞪口呆,丧失思考的兴趣。
        2、问题表述不明,缺乏层次
        将若干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放在一起提问,没有主次。例如,讲中位数与众数时,教师提问:“中位数和众数哪一个比较好?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数?”这样的提问,描述不清,每个问题都是零碎的知识点,学生不易思考,也不好表达。
(二)常见误区二
        有时也发现,课堂氛围分明很活跃,学生好像也都参与到其中,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结果作业或测试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随心所欲,过于简单
        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研究不透,提问总是停留在浅层阶段。课堂上总会出现“对不对”、“是不是”等类似这样的简单问题。学生直接回答“是”、“不对”等,尽管学生在课上也有参与,但这种参与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的认知,问题都是无效果的,导致作业当中的很多题目都不能解决。
        2、问题的导向性不够
        例如,在学习中位数与众数时,若给出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图是什么,无从回答。没有引导,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得出的答案经常不在点子上,导致时间的浪费。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的原则
        提问是每位老师日常教学都在做的事情,这件平常的事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高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具备什么原则呢?
(一)提问应具备目的性原则
        在备课设计问题时,要研究整个课堂环节中应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使每次提问都有意义。


        例如,我在讲“中位数与众数”时,为了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设计了“问题3:平均数2700不能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你们认为用哪个数据反映工资比较合适?”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课的概念。
(二)提问应具备层次性原则
        提问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课程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都能有所为,鼓励和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时,首先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消元:
        (1)能否用学过的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
        (2)你发现这个方程组用代入消元法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3)观察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征?
        (4)怎样设法直接消去未知数?
     由问题(1)指出用学过的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经过计算发现步骤过于繁琐(问题(2)),设置问题(3),由此得出问题(4)的方法,由浅到深,由熟到生,前后关联,逐步得出加减消元法的思路。
(三)提问应具备多样性原则
         提问要起到启发学生,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千篇一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定不尽人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内容、方式、角度等都应该多样化,让学生不会“审美疲劳”,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例如,我在讲“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时,为检测学生是否记住特殊的三角函数值需要多次提问,“sin30°等于多少?tan45°等于多少?”等这样类似的问题,课堂氛围定会沉闷,所以将问题改为,“接下来,我们进行‘砸金蛋’游戏,每一个金蛋后面都有不同分值的题目,你要来挑战一下吗?”将一个个单调的问题转换成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好奇心,这样整个环节进行下来,学生也不觉得枯燥,都踊跃参与,效果良好。
(四)提问应具备适时性原则
        课堂上提问要找准时机,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时刻关注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以“中位数和众数”一课为例,首先将课本中的简单情境加以改编,学生参与表演,并以应聘者小明的疑问“我被骗了吗?”结尾,自然引出经理、应聘者小明以及公司两位职员对“平均工资”的认知冲突。看完情景剧每位学生都迫切想解答小明的疑问。抓住这个契机,我抛出第一个问题:“应聘者小明受骗了吗?”将学生代入情景当中。
        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急切地想发言,然后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平均月工资27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所有员工的实际收入?”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样将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接着适时引导引导,“平均数2700不能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你们认为用哪个数据反映工资比较合适?” 三个问题前后呼应,环环相扣,学生代入情景中,引发思考,自然而然地得出本节课的新概念:中位数和众数。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效果显著。
        总之,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优化设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做到引入时生动有趣,发人深思;重点处发问直击痛处,层层渐进;突破难点时多方面多角度反复设问,深入浅出;小结处设问要归纳巩固记忆,形成知识体系。问题既要有目的和层次,又要兼顾到多样性,避免单一死板,考虑提问时机。只有精心设计推敲每一个课堂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可新.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学周刊, 2015, 21(24):57-57.
[2]季徐燕. 浅谈数学高效课堂中的提问设计[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