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及教学中的误区

发表时间:2020/2/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作者:黄庆宁
[导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强调学以致用。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强调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注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避免步入教学误区,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个英语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活动,有效性,误区。
       
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中求乐
        教育心理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学生吸取、理解和运用英语等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获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精讲重、难点、知识点,开展学生理解活动(undertanding),然后全体听录音,集体跟读,或教师介绍,开展学生的模仿活动(imitating)。在此基础上进行操练活动(drilling and practising),培养学生的口、笔头运用能力,操练形式可以是全班操练,大组操练,小组操练,也可以单个操练。进而开展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创造真实情境的交际活动(communicating)。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建立以“练为主线”,利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卡)片、简笔画等),创设各种真情实在的情境,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帮助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思维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在学习中求乐,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小组学习,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育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是一项教育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资源的开发。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师生间的英语活动是必要的,但学生间的英语活动更为重要。因此,建立英语学习小组,不仅解决传统教育存在重视师生间双向交流和互动而忽视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消除后进生的恐惧心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互助的机会。第一小组建立。学习建立要在了解学生学习、思想、性格等情况下进行。首先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约占25%、B层为中等生,约占50%、C层为后进生,约占25%),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最多不超过5人),学生层次搭配比例为1:2:1(A:B:C),让小组学生在学习中互动、互助、交流、合作,小组内设正、副组长。组长一般是成绩较好,性格活泼,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负责全组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充当C层学生的“小老师”。教师应注意培养、引导和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他们成为学习英语的带头人,加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
第二小组竞赛项目与方法。小组竞赛大体可分为:检查预习、复习内容、口头书面作业情况、值日生报告、一分钟对话、三分钟背诵、听力口语、练习及问答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情况分为个人对手赛、小组赛、大组赛、男女生赛。还可按时间分为课堂竞赛、阶段竞赛等。例如,在教新单词时,用二至三分钟给学生默记,然后教师评判正确率高低,优胜者给予加分,正确率低的课后适当抄写几遍加深记忆。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加强集体合作精神,还可以引入争机制,改变传统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制,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把兴趣转化为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世纪的文盲,是那些没有掌握学会学习的人。此话道出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光靠课堂45分钟的训练是不够的。在此,必须设法把这种语言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巩固和提高学生在课堂所获得英语的运用能力,加深对英语的理解,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途径有多种多样。例如:1.组织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例如:唱歌、诗歌朗诵、英语会话、英语电影、课内外阅读等有关英语的学习活动,从中学习英语。我们通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4. 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开口表达能力
        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懂,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新的知识时,应当尽可能用听学过的句型和词汇来进行解释,循序渐进,深入简出,在以旧带新的多层次语言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用英语思维,理解的能力。教师率先说英语,给学生做榜样,提供交际语言素材,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学生自然学会了。关键是一定要坚持说下去,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渐渐听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听力能力提高了,开口说话有了依据和保证,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教师常给学生弥补知识,加班加点,不求“因材施教”。教育学告诉他们:青年和身心发展,除了具有共同的特征以外,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不同,还有其个人特点。有的老师常给学生补习,无疑是通过加班加点来弥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或用“速成”的方法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虽不能说给学生“加班加点”一点作用不起,但可以说,大多数人利用这种办法是学不好英语的,因为这些学生有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讲得多,学生训练少,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习英语主要的不是靠听别人讲课听会的,而是靠自己多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练会的。
因此,强调学生上课专心致志,讲究学习方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到“温故而知新”,以免学生背上“加班加点”的负担,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之二,是大量地给学生做选择练习,不注意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选择性的练习做多了,英语的水平就提高了。要知道,考试的目的只是检查学生掌握英语的情况。我们想要学好英语,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交际,只跟着考试的题目转是不行的,教师应给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才不会出现“考试分数高,而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低”的高分低能的现象。学习英语不能满足于“懂得”。一定要落实到“熟练运用”。因此,教师只有给学生以适当的针对性的练习,注重听说读写的“反复练习”,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之三,是“课堂教学一言堂”。古人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往有些教师怕学生操练过多,教师讲解减少,知识点与语言点不落实,考试难出理想成绩。往往采用“填鸭式”教法,埋头于讲解,而疏于学生开口、动手、人人参与操练的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把大量时间让给学生,讲究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增加语言运用量,就可以把学生引入角色,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
        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不仅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