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三策略

发表时间:2020/2/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1期   作者:黄丽伟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有一个重要知识环节——量与计量,这与生活紧密相关。

浙江省青田县伯温教育集团 323900
  摘 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十分重要。“量感”顾名思义就是对量的感受,就是对事物时间、速度、尺寸、重量等的感官认识。基于此背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强化量感感知;引导数学反思,推进量感提升;促进知识勾连,促进量感内化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量感 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有一个重要知识环节——量与计量,这与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在这方便应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量感”顾名思义就是对量的感受,详细地说,就是对事物时间、速度、尺寸、重量等的感官认识。而学生的生活中与“量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所以这种感觉的形成通过教学实现较难,教师也没有过多地重视。为此教师应改变这样的认识,带领学生主动构建对物体量的意义感受,进而在数学教学里贯穿“量感”教学,通过实际体验增强学生对量的感受,从而形成良好的“量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量感感知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与生活结合展开教学体验,有助于学生增强感受,以推动学生建立量感。教师在教学量的相关知识时,应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学习,进而强化他们估测事物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是对基本的标准量进行学习,而后由此展开去学习相关的复杂量。


如对长度单位的教学,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厘米”单位的学习和感受一厘米的长度,然后依次为基础展开对分米、米、千米等大单位进行学习;又如在教学重量单位时,也是先学习“克”,感受一克的重量,然后由此引申到千克和吨的学习;还有对面积单位的学习,一般也是先学习“平方厘米”,体验对应的面积大小,然后对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展开学习。
  二、引导数学反思,推进量感提升
  量感其实是学生内心的感觉,它的形成需要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和思维反思。以往对量感的关注,大多是从实践、感受的角度去重视,但却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反思活动也有助于量感的形成。事实上,仅有体验和感知是不够的,还需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思维反思活动,将其提炼为内心的评价标准,进而形成有效的量感。也只有通过反思活动,才能将已有量感进行拓展,进而强化学生对量的感受,实现更准确的量感。
  对于量感的反思,一般离不开逻辑与推理,就好比对“平方千米”“公顷”“光年”等特别大的量,想要有实际体验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反思与内省能通过思维活动,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进而形成更有质量的量感。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反思活动,能使个人形成的量感更加科学、准确,推动学生将生活量感顺利迁移到数学量感之中。
  三、促进知识勾连,促进量感内化
  量感由于是一种感觉,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以丰富学生形成量感的途径。为此,需要教师把握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进而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
  以教学《认识多位数》为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就可将“量”的有关内容融入其中进行渗透教学。如设计问题:已知一枚硬币的质量为5克,问10枚硬币有多重?100枚硬币呢?又如:现测得10000张A4纸有1米厚,问100张有多厚?如此融合,就实现了多位数教学与量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知中自然强化已有的“量感”。再如,教师在教学《一亿有多大》时,也能参照前述方式进行融合教学。设计问题如下:一亿滴水汇聚在一起体积多大?一亿颗米的重量是多少?一亿张纸有多厚?……通过知识点间的相互渗透,不仅能强化新知识教学的效果,还能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同时也算是对“量”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计量单位,形成高品质的“量感”。
  由于“量感”是人在知识学习中形成的感受,所以是具有个体性和随机性的,很难说教学的效果,这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在图形几何、统计概率、数和代数间相互渗透发展。因此教师应提高对“量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能忽视“量感”教育的作用,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觉形成量的意识,在不同数学知识中找到“量感”培养的结合点,进而实现“量感”的渗透教学。
  总之,“量感”的培养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不仅能让学生在掌握计量单位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估测能力,亦在反思内省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而“量”又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对“量”的教学,进而让学生在估测与测量活动中逐渐形成“量感”。同时,还应把握数学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融合教学中巩固学生的“量感”。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切身体验,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自然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品质的量感。
  参考文献
  [1]朱洁芬 由图形认识走向“量感”建立——“认识角”教学新探[J].小学数学教育,2018,(07)。
  [2]梁培斌 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J].江苏教育研究,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