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演说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0/2/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1期   作者:付宗合
[导读] 易中天概括曹操的用人之术:“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 261300
  易中天红了,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妙语趣说”。在享受他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方式以新启示。首先我们传授知识的对象基本相同,是求知欲强的青少年;其次,“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目的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之处,为历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韵美可诵排比句,语言简洁明快化
  易中天概括曹操的用人之术:“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依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扬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说关羽骄傲地错误认为东吴的统帅一代不如一代:“周瑜‘短命鬼’,鲁肃‘和事佬’,吕蒙‘病秧子’,陆逊‘书呆子’。”用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短语、排比句进行归纳,让人耳目一新,十分容易地记在心里。我们亦可依据授课的内容,尝试着编写诗歌或顺口溜,以帮助学生理清和把握讲授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进行突破。
  如红军长征路线及艰难,总结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评价,“秦始皇:并天下,置郡县。文小篆,方空钱,度量衡,全国通。开灵渠,修长城。焚诗书,坑儒生。汉武帝:开疆拓土,发展经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如民族大融合的特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南北互使,南北互市;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二、俗语歌词齐上阵,历史经典鲜活化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易中天认为:“这种说法实在风险太大,让人觉得这个事情简直就是‘传奇’,只怕真是‘千年等一回’。……再说了,一个‘每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留在隆中干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么?”鲜活的现代语言使人神经放松,就像正餐之后的小点心或绿茶。
  在《品三国·必争之地》中,“事实上刘表的愿望,就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俗语的引用,如同炒菜中放了味精一样,滋味自然非同一般。基本全是流行的现代词语或歌词改编,与社会的时尚和时髦文化相接轨,难怪青年人会喜欢。“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教师要善于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抓住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历史。
  三、今词古语相联系,抽象词语形象化
  在这方面,易中天演讲中随处可见,枚不胜举。如:讲“笄礼”易中天解释说:“……小孩头发再长长以后,就开始往两边盘,男孩盘在两边,要盘成一个兽角的形象,这个叫做‘总角’,所以儿童时代也叫‘总角之时’;女孩呢?也往两边盘,盘到最后的形状像一个树桠,所以小女孩叫‘丫头’,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子十五岁,就不能再是总角、丫头了。这个时候就要把头发往中间梳,盘起来,给他戴上一个帽子,再插上一根棍,这个男孩子的礼仪就叫‘冠礼’;女孩子不戴冠,而是插一根簪子,就叫‘笄礼’。”由“总角”、“丫头”再引出“冠礼”、“笄礼”,讲“总角”、“丫头”时特别抓住了两者原始意义,像“兽角”、“树桠”,很形象,让人听后在脑海里,留下挥之不去的孩童画面,清楚地明白了以上四个词语来历和含义。在历史教学中,虽然这样的词语很少,但有许多文物或遗迹的插图,需要我们形象地描述和拓展。
  例如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十课,“秦朝阳陵铜虎符”。我解释:“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后来人们形容当兵的常用‘虎威’、‘虎将’,就是从这里引申的意思。虎符背面有铭文,分为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要调兵的时候就拿着朝廷一半去军中,和那一半对一下,两片对上了就叫‘符合’,今天‘符合’一词就是从这儿来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描述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当然并非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这样讲解,但我们可以努力地去追求形象化、生活化、故事化的历史。
  四、说学逗唱都用上,教学内容表演化
  易中天拿席子铺在讲台上,脱下鞋子示范汉朝“避席”的礼仪动作;模拟曹操的笑等,尽管不是还原现实,但带有表演的实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上初二时候,老校长讲述“北京人的生活”情景。“一个猿人拾到一只被野火烧死的兔子,用手小心翼翼地撕开,咬了一口,慢慢咀嚼。啊,好吃极了。……”现在脑海中再现的不是他的语言,而是他当时模仿表演的一系列动作,“一只手拎着的样子,慢慢撕开的动作,形象的咀嚼,夸张的感叹,那种陶醉,那种享受”。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体会,由于学识所限,举例有“邯郸学步”之嫌,然而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只要新的信息和经验不断输入,以后会好。易中天教授在一辈子教书生涯临近尾声的时候红得如日中天,也并非一日之功,是其一生经验和积累的爆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