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2/25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7期   作者:冷玉川
[导读]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等特点。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胜利镇初级中学 122000
  摘 要:教师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习能力 培养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等特点。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学科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主要目的不在于教师的“教出去”,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到手”。真正有用的知识都不是被动的、机械地堆积起来,它是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在个人独立思考中实现。因此,整个课堂不再是让老师来唱“独角戏”,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指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世界上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成功的最大障碍,既非头脑愚笨,亦非身体残缺,而是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弱,不但做不了学习的主人,而且无法适应今后的考试。
  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这门学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树立全球意识和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地理学科的记忆任务繁多,记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记忆能力的培养贯穿地理学习全过程,任何地理教学内容都有记忆的要求。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回忆记忆法和理解记忆法。


  回忆记忆法是通过回忆再现学习成果的记忆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在初步识记知识点之后采用回忆识记法。回忆记忆法可以借助填充地图为工具进行。
  理解记忆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解记忆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加深理解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越深就记忆得越牢。
  三、善于运用地图,培养观察能力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它为地理教学提供地理事物空间性状、分布及空间关系的信息。利用教材、地理图册和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启发学生从地图上发现、获取知识、信息,逐步养成用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四、在设问和联想中培养思维能力
  联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有与本学科知识的联想,也有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想,可以由新知识联想到旧的知识,也可以是由旧知识联想到新的知识。
  例如,我国的气候类型,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同一纬度的西亚、撒哈拉地区分布的气候是否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如果不是,它们的气候又是什么,通过这个横向的联想,使学生认识到海陆位置的差异也是导致气候类型差别的一个因素。
  再如,在学工业布局时海南省有丰富的铁矿,但为何钢铁工业不发达?再联想到上海煤、铁资源缺乏,为何钢铁工业很发达?通过这两个事例的比较很容易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精心设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让他们处于“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随着地理事物的展开,不断发现、思考,获得理性认识,培养思维能力。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在知识的转折处、疑难处、朦胧处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理解知识的核心本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内力和外力时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两千万年以来,珠穆琅玛峰地区地壳抬升了约两万米,可珠峰的实际海拔只有8844.43米,是什么原因?黄河每年都有将16亿吨的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渤海湾的轮廓千百年来为什么没有多大变化呢?
  总之,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并形成地理学科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受益终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地理研究》。
  [2]《地理课程教学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