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护理的误区及正确应对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   作者:毛兴容
[导读]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他,一定都有发热的经历,尤其对小儿来说,发热更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之一。
       毛兴容
(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彭州611930)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他,一定都有发热的经历,尤其对小儿来说,发热更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引起父母担心的一个常见原因,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有没有“遇热色变”,有没有发热恐惧症呢?下面这些情景你是否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呢?
 
 深夜醒来,一摸孩子额头,有点烫,体温表一测39℃,于是赶紧叫醒宝爸(宝妈),三下两除二,紧紧抱着孩子就往医院飞奔而去,着急地挂了一个急诊号,可是前面还有那么多等待看病的孩子啊!怎么办呢?或许会对医生吼到:“医生,孩子高烧,赶紧给我孩子看吧!孩子烧出了什么毛病的话,你负得起这个责吗?”
  医生给孩子看了病开了药,这个时候或许还会担心地说:“医生,要不,给孩子打一针退烧针吧,好让体温马上退下来。”
  吃了几天药孩子仍然发热,于是住院输液了。
  住院第一天,焦虑地问医护人员:“医生,咋输起液了,我们娃娃还在发烧啊?给娃娃输点退烧药吧!”
  第三天,“孩子都输好几天液了,为什么还在发烧?给我们用点好药吧,你们难道是拿孩子做试验吗?是不是故意拖延病情,好多收住院费?”
  第四天,“医生,孩子这样烧,会不会烧成肺炎,甚至把脑子烧坏啊?”
  上面所诉场景,对于儿科医护人员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些认识和护理上的误区,给孩子、家长、医务人员都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今天,我们就来正确认识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受待见的常见小伙伴“发热君”。
   发热并不是原发病,而是人体和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作斗争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孩子的免疫系统在和病菌接触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发烧其实是促进孩子免疫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推动力,若父母贸然帮孩子退烧,不一定利于孩子的健康。而是应有正确的处理原则,正确的退热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一、怎样判断孩子发热
孩子发热时,有的宝妈宝爸用自己的额头或嘴唇去贴宝宝的额头,感觉有些热,就判断宝宝是发热了。实际上,“感觉热”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检测方法,准确体温还是需要靠体温计来测量,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范围,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比如腋温、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对孩子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测量腋下温度,临床上一般以腋温36-37.4℃为正常体温,腋温≥37.5℃定义为发热,依据腋温进一步划分:低热(37.5-38℃)、 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5℃)、超高热(超过40.5℃)。
孩子的体温易于波动。活动、哭闹、进食后、衣被过厚、室温高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体温发生变化。因此体温升高还需要鉴别生理性的体温升高还是疾病状态。
二、发热如何护理
1保持清凉,适当减衣  体温上升期若手脚冰凉,身体发热,可减少衣服但穿上袜子。
2补充营养和水分  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充足水分的摄入,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又可达到降温的目的,补充水分 牛奶、果汁、白开水、电解质液都可以,一定多喝液体,预防脱水。
3 保持清洁 退热过程中,要及时擦干患儿的汗液,更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患儿勤洗手、洗脚,清洗外阴及肛门,以防止出现继发感染;同时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促进患儿食欲。
4 保证休息,提高孩子的舒适度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过度的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室内湿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可改善血液循环。
3合理采用物理体温
(1) 将毛巾以冷水或冰水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宜),敷于头部。
(2)冰袋降温法:将冰袋置于头部、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浅表处,注意不应用在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也不应用在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也不应用在腹部,以防腹泻;也不应用在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3) 擦浴法 温水擦浴可使患儿感到舒适而易于接受,同时还有消除汗液、清洁皮肤的作用。水温以35-40℃为宜,同时保持室内温度25-27℃,避免空气过度对流。擦浴时以头颈部、腋窝、前胸及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走行处为主进行全身擦拭。半小时后再测体温,降低到38.5℃以下时即可停止擦浴。但现有证据显示,频繁温水擦浴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故目前已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进行退热,温水泡浴的舒适性(水温略低于体温)比温水擦浴要好很多。
4药物退热:腋温≥38.5℃以上且伴有不舒服,可以服用退烧药。既往曾经有过发热惊厥情况的,需要提前服用退热药。
三、如何用药
1、三个月以上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安全性较高,每6小时服用1次,每天最多4次。
2、6个月以上宝宝:
布洛芬(美林)退烧作用较强,每6小时服用1次,每天最多4次。
3、退热药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发热,都推荐使用物理降温方法为主。
4、之前网上讨论比较多的关于退烧药交替使用的问题,目前多国的发热指南也统一了意见,交替使用控制体温不适用于家庭,而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这些情况需要尽快就医
1、年龄<3个月
2、体温>40℃,超过24小时
3、体温>38.5℃,超过72小时
4、发热伴随剧烈呕吐或腹泻。
5、发热伴随全身或部分身体抽搐
6、发热伴随吞咽困难、呼吸急促、口唇青紫
7、精神差,活动少,较烦躁,与日常状态很不一样
8、口干、泪少、尿少且黄
9、剧烈头疼、颈部硬、小宝宝的囟门明显凸出
10、热退24小时后,再次升高
除上述情况之外,若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或无法自行处理请就医。请父母在将宝宝送往医院的同时,务必做好护理,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宝宝的不适感。
五、孩子发热治疗护理误区
1、高烧会烧坏脑子、烧成肺炎
单纯高烧不会对脑部造成损伤,但如果有脑炎,癫痫的病史或家族史,这时就要小心,发病并伴随高烧会造成颅内病变;肺炎不是发烧引起的,发烧只是肺炎的症状之一。
2、输液治疗或打一针退烧药,孩子就不发烧了。
任何疾病都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情况下,发热需要3-5天。输上液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输液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输退烧药,输液的目的是抗感染、化痰、补液等。除非特殊情况下,医生会为患儿输激素药等退热,但这是有非常严格的用药指征的。儿科退热药物的选择建议以口服、纳肛为主,安全性高,很少通过肌注药物退热,而且由于孩子对打针很恐惧,会用尽全力哭闹挣扎,所以肌注对患儿来说除了带来痛苦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断针等。
3、发烧要捂汗
孩子发烧后,不要捂。捂,不利于孩子体表散热,容易造成高热,体温处于退热期时,身体就会出汗。同时大人不能因为心疼孩子或为了安抚孩子的哭闹而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因为大人身体的温度和紧密的环境是不利于散热的。
4、酒精擦浴降温好
在儿科临床中不提倡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同时,儿童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皮下血管丰富,发热后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身体对酒精的耐受性低,酒精中的乙醇易被吸收而引起中毒。另外,酒精擦浴寒冷刺激后外周血管收缩,使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低氧血症,易致肺出血。所以,对婴幼儿不提倡用酒精擦浴降温。
5、烧退得越快越好
要避免体温骤降,因为骤降会引起孩子虚脱,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现象,而且前面已经说过适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对抗疾病。
综上所诉,我们要正确认识发热,不要”遇热色变”, 应有正确的处理原则,使用正确的退热方法,为孩子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及时送医,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恢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