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周春林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   作者:周春林
[导读] 将核心素养理念与小学各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从各科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群体的社会观念入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下教育部以及社会关注的大趋势。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中心小学 437035
        摘 要:将核心素养理念与小学各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从各科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群体的社会观念入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下教育部以及社会关注的大趋势。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核心素养理念,其次必须知道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及其特殊性,然后系统全面地分析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课堂 策略
        一、核心素养理念
        随着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教育改革,核心素养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教育部立项研究把核心素养分为两个方面: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本人在适应融入社会生活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学生自主、社会发展、知识基础三个层面。学生自主需做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对待学科问题,对自我的发展有基本的责任担当意识,对知识有追求和不断探究的精神,对待生命有珍爱、敬畏之心,具备健康全面的人格,对自我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等。
        以学科为主体的核心素养虽然是处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次要位置,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而存在的理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科核心素养就等价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或者说所有学科核心素养的累计就可以等价于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设置上独有的特点,有正确的学习思维、批判思维等的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的导向以及最主要的知识分享与接纳。在刚刚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明确的解释说明,具体是指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出发观察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角度分析世界,形成基本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技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绘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其特殊性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整个小学阶段被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以及第二学段(4-6年级)。


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和数量以及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数感;基本理解并运用数学相应的符号正确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以及其中的变化规律,并且能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能够根据现有的物体特征抽象想象出相对应的几何图形,同样地能够依据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的方位特征以及相对应的位置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图形的运动方向和变化规律;能够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和解决问题,形象简单化对待复杂的数学问题;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建立全面的数据分析观念;能通过学习法则和运算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这六个方面(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要全面提高发展。其次,还有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教学氛围是知识传输和汲取吸收的关键所在,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自身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是我们课堂教学设置的难点也是重点。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小学生个体除了这些还未成熟的不足之外也具备很多独有的优势,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成熟阶段,他们对新事物的感知有着非常敏锐的模仿学习能力;其次,也是基于其发育的不成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可塑性和改变性,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设置的主要目的以及意义所在。
        三、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创造思维模型的学科,尤其是针对思维模式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为其以后的规划发展以及社会工作意识打好思维基础。如果只是像以前一样考试至上,让他们只学会应付考试,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目的的初衷。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以前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思想转变为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将教学核心素养融入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中。
        2.针对性地设置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设置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全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提供学生个体积极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拥有一个轻松丰富充满吸引力的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在课堂的设置中可以考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开展结合课本、校园、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采用现实生动的身边事例呈现数学课堂的多元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
        可通过创建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来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增加质疑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有了疑问学生就有可能进一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主动的探索发展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积极主动中发展,在团队合作中增智,在不断改进中创新,让课堂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基石。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全面汲取、对自身自主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004-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03-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