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5期   作者:蔡红波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不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陕西省山阳县天竺山镇九年制学校 7264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不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而学哥学姐传递给他们的是物理是很难学而且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所以,八年级学生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呢?笔者认为,做好实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第一课《科学之旅》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小的实验,告诉同学们物理是有趣的。比如,大家都知道放大镜的作用,能放大物体,但是通过他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吗?引导学生具体地做一做,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看到的物体也可以是缩小的,而且还是倒立的。再比如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先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移开手指,乒乓球一定会掉下来吗?做过之后同学们就会发现,吹气的时候乒乓球是掉不下来的。通过这些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使同学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不但有趣,而且有用的学科,这些小的实验都来源于生活,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所以观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课本中的各种实验是最直观的感性材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物理概念的基础。学生应从观察中发现规律,进行思考,使观察的过程不断深化,从而抓住物理现象变化的主要特征及条件。另外,在做实验前,要明确告诉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1.明确观察的对象;2.综合运用感官并借助仪器考察研究对象;3.以科学理论判断和解释观察结果。多次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就能逐步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并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教授熔化和凝固这节课时,“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动手做实验前先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要观察的对象:一是温度计的示数,二是固体的状态变化,并且一边观察一边收集实验数据。实验完成后要回去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三、争取做好学生的实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我们应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之一。


很多物理老师局限于教学条件,老是担心学生损坏实验器材,所以遇到实验教学,习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学,利用黑板、粉笔把实验向同学们描述得“绘声绘色”, 将教材安排的实验的原理、步骤、结论一讲到底,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来完成实验,只会死记硬背一些科学知识,而除此以外的其他方面,比如利用这些科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了。最为突出的问题就体现在考试中,尤其在中考试题中,老师讲过的学生差不多都可以完成,但遇到新问题,学生就束手无策,只能让分数白白丢掉,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动手实验,缺乏实验过程的体验,因为在实验中会有很多现象发生,相同的实验不同小组学生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只有你动手做了,你才能发现,才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很重要,对学生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也要重视,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才是实验的初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实验,不能按照老师自己的设想,一步不差地做,更不能把学生动手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
        四、设计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实验情景就是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把学生引到迫切想解决问题的情景中。例如讲到“大气压强”时用一去皮的熟鸡蛋放在比鸡蛋小的瓶口,会被吸进瓶子,而鸡蛋完好无损;乒乓球紧紧被“吸”到瓶口中瓶中水丝毫未洒把瓶子转向其他方向乒乓球始终未掉,学生对此会感到非常惊奇。这个实验的设计源于课本但不墨守成规,直观又有创新,让学生马上置身于情景之中,不知不觉中沿着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并且意识到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理解能力较薄弱,课本中有许多知识使他们难以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物理实验可视为一种有效手段。如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其“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不好理解,因此,在做实验时,我提出以下问题:1.让电流通、断看看是否有磁性?2.调节电流的大小观察磁性的强弱;3.取外形相同但匝数不同的螺线管观察磁性的强弱;4.插入与取出铁芯比较磁性的强弱。然后逐一实验,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下来。另外,还将电流的方向进行改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铁极性的变化等。只有这样,在经常性的物理实验中去理解知识,并不断训练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初中阶段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善于从各个环节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物理规律、学习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物理实验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