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 张大英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   作者:张大英
[导读]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老师为教学课堂主体,学生只是课堂的参与者。
四川省盐源县梅雨镇小学 615700
  小学教育是十分基础的教育教学阶段。正所谓厚积薄发,小学阶段正是积累知识、积累习惯的黄金时代。以练字为例,如果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好正确的笔顺、端正的字体,那么在以后的初中高中阶段,就能够省下很大的力气,不用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练字。除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审美意趣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育更涉及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更加成熟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老师为教学课堂主体,学生只是课堂的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而对于语文阅读而言,其审美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点。笔者认为,对语文阅读审美教学,应该采用更加成熟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熟读教材,这样才能将教材的核心价值发挥出来。以往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传统讲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课,这样更加不能让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教学发挥出来。我们应该用灵活的头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对语文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才是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借助多媒体这个载体,在老师营造的学习环境中,与文章内容更加进一步接触,让学生耳目一新。

进行一段时间不难发现,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以及参与度也得到十分明显的提升。语文阅读审美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信息技术是我们进行阅读审美教学的有力工具
  语文教学也应该追随时代的步伐,结合时代特征进行语文教学。现在,信息技术成为我们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班级教学中,信息技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提供网络以及内容上的支撑。同样的,语文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补充,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感受语文文字中蕴含的美。在信息技术帮助下构建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观点都更加容易构建。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审美胜境,以美育人、以美育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综合发展。
  三、善于在图文互动中逐步深入理解
  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毕竟是有限而又浅显的,尤其对于文中一些重难知识(如字词、语段等)点,如果光靠语文教师的口头析解和学生的自我感知,很难实现令人期待的深化理解目标,也就自然难以收获“求知与审美”的活动效果。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等一些辅助手段,从“图(像)文并茂、良好互动”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教学“附加增值”和“科技红利”。
  四、善于在指导朗读中不断细细品味
  就《草原》这篇课文来说,它不仅语言优美、图文并茂,而且情深意切、景象交融,从字里行间中自然流露了作者老舍先生对内蒙古大草原“丰美”的热爱之情。诸如显现其中的天空美、颜色美、辽阔美和感觉美等这些“芸芸众美”,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小学生在多元化朗读活动中进行品读与感悟。正因为如此,笔者通过丰富多元的品读形式,比如教师范读、优秀生范读、多媒体范读以及在学生群体之间的个体读、指名读、组内读、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对比评价读等,以此逐步而又深入地体会蕴藏其中的景色美和情感美。如此而为,不仅充分体现了语文朗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有效深化了小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那些奇妙情趣和美妙风景的快乐感知,由此也更加积极地培养了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赏读、品析和感悟能力。正如上文所说,“读乃学之本”——这种多元化朗读是“阅读与感悟”、“求知与审美”的根本之道,而且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
  五、善于在深化主题中加强知美融合
  众所周知,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每一篇文章都会有着与之相应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题。它们或者体现在语篇内容之中,或者体现在人物活动的语言之中,或者相对集中地体现在一些重点语段之中。就《草原》这一课文来说,其情感主题集中体现在文中最后一句话里“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小学生来共同品析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接着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知,充分想象这一问题——“如果你也是作者观光团的随行者之一,在这样的难分难舍之际,你会与大草原主人之间相互说些什么样的告别话呢?”有人说,“非常感谢大草原主人的热情接待”;有人说,“欢迎客人下次再到内蒙古大草原来”;有人说,“欢迎大草原主人到北京去做客”;有人说,“赞美大草原风光”;有人说,“蒙汉一家亲”……再后,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显示了主客双方“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妙情景,让小学生在“图文并茂”中自觉主动地把“求知”与“审美”有机融合起来,并且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迁移与内化。总之,就语文学科来说知中有美、美从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把“求知”与“美”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才能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便得到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能够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特色,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打开审美情趣的大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