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3期   作者:陈东焕
[导读] 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河北省邢台市章台中学 054700
        摘 要: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有效性。本文从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科学的定位教师角色、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学习 策略 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支点,在数学活动中,不论知识、技能,或者能力、情感,都将在主体与环境的碰撞和摩擦中经受检验,并得到完善和发展。数学活动最适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开展发现、探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得到有效开展,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准备,科学建立合作小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以4人最佳(优生一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一名)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合理搭配,并选好组长,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距离、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三是定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提高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度。另外,小组内还要配备记录员,负责把本组经过讨论达到共识的内容记录下来。如果合作小组人数多还可以配备协调员、监督员等。通过这样的小分工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能滥用,只有在适宜的时候运用才会收到效果,教师不能随意地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适宜合作学习的有三种情况:1.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如:圆的概念这节课时,涉及到的定义、概念比较多,就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2.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因为在学生遇到某些疑难问题和学习重点内容时,如果只是靠教师讲授,学生知识的形成方式就仅是依靠外界输入,效果不明显,如果让学生合作,通过组员间任务的分工、思维的碰撞来解决问题,则是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得到的结论,学生在探索、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不易忘记;3.学生意见产生较大分歧的时候。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学习经验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解决某些问题时难免会产生较大分歧,如果教师强硬地将正确答案或者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学生有可能还是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合作学习就会显现出其优势。
        三、科学地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要“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个别指导与对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