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作者:张洪岩
[导读]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8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更为显著,改善功能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治疗;疗效;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据统计,此型发病年龄较其他型高,常多在45岁以上,以50-60岁较多见,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趋势。症状亦随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重[1]。此型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破坏了椎动脉和颈椎的正常关系,导致椎动脉的长度超过了颈椎的长度,长则必曲的椎动脉造成了血流缓慢,甚至造成血流中断,同时颈椎骨性病变及瘢痕压迫,椎动脉本身病变,软组织损伤造成交感神经受挤压,引起继发性椎动脉痉挛等病理变化 [2]。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现对临床治疗方法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8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在26~72岁,平均为(52.5±3.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在27~71岁,平均为(53.5±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天口服1 次;西其汀250mL,每天1 次 静脉滴注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
        毫针主穴,风池,颈夹脊,风府,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配穴天柱,大椎,印堂,太阳,合谷。每次选3~5穴,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症状好转,可隔日治疗1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均用补法,其余穴位用中等刺激或强刺激。其中,风池穴对侧眼睛方向斜刺0.5~1寸,使局部酸胀,并向头顶、颞部、前额、眼眶扩散。风府穴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0.8寸,使局部出现胀感,注意针尖不可朝上。颈夹脊穴,针尖向斜体方向斜刺0.3~0.5寸,注意针尖不宜向外或过深,以免伤及椎动脉[3]。
        针刀疗法主要以痛性结节,或条索,或感应很强的穴位为进针点,多在颈椎横突尖、棘突尖,或旁开1~1.5cm,或肩胛骨内上角等处,选取3~6个治疗点。一般以垂直颈部皮肤进针,刀口方向应与深层神经、血管和肌纤维的走向一致,但当肌纤维的走向与神经、血管的走向不一致时,则刀口走向只能与神经、血管走向保持一致,不必考虑肌纤维。在进针刀前,先用拇指指甲按进针方向,用力按压进针点,使其深层的神经、血管向侧方移开,避免进针刀时受到损伤;针刀紧贴拇指指甲,在加压分离后快速刺入皮肤,进针的同时不断询问患者感觉,如遇患者出现剧痛、触电、窜麻样感觉时,应稍退针刀,调整进针方向2mm,继续进针,直达病变层次,做纵行剥离法、横行剥离法、切开剥离法、椎间孔扩大法、椎间孔松解法等,一般使用2~3种操作方法即达到治疗目的。


        1.3 疗效判定  治愈:头痛、颈项痛等症状消失,肌力等其他功能恢复正常;显效:头痛、颈椎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至几乎消失,肌力等其他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头痛等症状减轻、肩颈部活动状况好转[4];无效:头痛、颈椎痛等症状和肩颈部活动状况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检测应用t检测和x2 检测。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结果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4例,治愈20例(58.82%),显效9例(26.67%),好转3例(8.82%),无效1例(2.94%) 总有效率为97.08%。对照组患者34例,治愈14例(41.18%),显效7例(20.59%),好转7例(20.59%),无效6例(17.65%) 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椎动脉受刺激、压迫,造成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可产生耳鸣、偏头痛、眩晕、猝倒等症状。在正常情况下,颈部活动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在病理情况下,颈部活动如转头等可导致下列情况:①使一侧椎动脉的血供减少,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右侧的椎动脉可发生扭曲,使管腔变窄,或完全闭塞;②头颈部的过伸活动可以产生椎动脉的供血障碍。如有的患者会因拔牙、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扁桃体摘除和颈部手术,或交通事故而发病;③对头颈部施加暴力的旋转手法或做某些转头动作,猛然过度转动头部时都可导致椎动脉的损伤,而在有椎动脉硬化及颈椎病时尤其如此;④当患者患有颈椎畸形、颅底畸形时,其椎动脉也可伴有畸形。由于畸形的缘故,当患者头颈部活动时即可引起供血不足的症状;⑤如果患者患有颈肋畸形,当上肢做伸展运动时,颈肋可以将椎动脉推向前方,从颈肋发出的纤维带,甚至颈长肌、前斜角肌本身肥大也可以压迫椎动脉使之闭塞。
        针灸疗法用于颈椎病,多采用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与经外奇穴相结合,可消除或减轻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头晕、颈部酸痛、活动不便、耳鸣、上肢麻木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针灸对缓解头痛、颈痛及肩臂放射痛效果尤为显著;对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调节神经功能,解除血管痉挛的功效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亦有改善四肢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营养,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和临床表现,可按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对症取穴和辨证取穴等,组成有针对性的处方,进行治疗。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可连续治疗1~2疗程,程间也可休息1~2周。
        观察组总有效率97.08%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总之,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更为显著,改善功能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冠.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2):207-210.
        [2]蔡志成. 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体会[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22):80-81.
        [3]黄蓬辉, 颜景, 陈燕雪.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12):3114-3116.
        [4]贾旭仓. 椎动脉型颈椎病经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0):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