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9月9期   作者:马军
[导读] 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实际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
马军
(广元市中医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实际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以我院骨科在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在分析汇总其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内患者采用的是常规创伤急救措施,而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以损伤控制法为主的急救治疗措施。在按照既定方案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综合相关数据分析,急救治疗处理后,实验组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而对照组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却只有76.79%。对比分析,其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就并发症问题而言,实验组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处理中恰当的运用损伤控制法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本研究涉及到的管理措施、经验也可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损伤控制法
现阶段,各类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正使得各类骨科外伤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要属下肢外伤最为常见。一旦遭遇创伤,那么创伤部位就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骨折、疼痛或是出血等症状,因此需要及时救治处理,以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为研究损伤控制法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处理中的效果,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骨科在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在分析汇总其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内的30例患者中共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3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实验组内的30例患者中有17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1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前者采用的是常规创伤急救措施,而后者采用的则是以损伤控制法为主的临床急救处理措施。综合相关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所假设的条件可以成立。所有患者均已知晓本研究的目的及过程,且已签署了书面的知情同意书。另,本研究已报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1】
1.2方法
首先是对照组内患者采用的常规创伤急救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给患者清除坏死的腐肉组织,并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②如果患者出现了骨折的症状,那应当尽快安排手术。总之,对照组内患者的急救处理思路主要以解剖性修复为主。
其次实验组内患者主要采用的是以损伤控制为主的急救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对出血的伤口部位进行快速止血、清创,如果患者属于开放性骨折,则必须要在止血、清创完成后尽快安排手术。要及时给患者进行输血,以免造成失血性休克。如果患者属于闭合性骨折,则必须要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通过牵引、石膏或外固定架对患肢进行临时固定,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损伤过于严重,且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就必须要进行截肢处理。【2】②手术后,需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症进行损伤评估。对那些评估低于20分的患肢则需要送往骨科病房并为其制定完善的后续治疗及护理方。之后需要将评分高于20的患者送往ICU病房进行复苏,期间要安排专人监看其水电解质的平衡及呼吸状况,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根据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分析其病情的发展趋势,并制定二期手术方案。
1.3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进一步量化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将其划分为了以下三个等级:①显效:患者术后并没有发现疼痛情况,且可以自由活动。X光片检查显示患者患肢骨折部位已完全愈合。②有效:患者术后患肢仍存在轻微疼痛的问题,肢体功能的正常活动基本没有受到限制,X光片检查显示患肢骨折位置尚未完全愈合。③无效:患者疼痛感丝毫没有减轻,且肢体活动功能较差,骨折位置没有生长愈合的迹象。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计算均由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采用的是卡方检验。当P<0.05时则代表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0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却只有83.33%。因此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综合相关数据分析,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手术后,实验组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组术后病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骨科下肢创设的致残率非常高,且发展速度较快,常伴有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因此需要重视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损伤控制法”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病后出现“三联症”现象,其优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要及时为患者处理伤口,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模式相比缩短了整个治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其次对“三连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通过研究证明,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仅出现1例无效患者,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出现7例无效患者。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就术后并发症问题而言,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创面感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有4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情况,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9%。此可知,实验组患者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总而言之,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措施对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具有关键意义,不仅能够为其赢得宝贵的救助时间,而且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建文,刁天月,桑泽坤,杨挺.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J].当代医学,2019,25(25):86-88.
[2]李小健.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J].双足与保健,2019,28(04):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