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作者:罗文兰
[导读] 互相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合作中各抒己见,可以让生物课堂增添无穷无尽的兴趣。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具有多种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沟通和探索的能力。本文基于生物教学中的结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开展合作模式。
摘要:互相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合作中各抒己见,可以让生物课堂增添无穷无尽的兴趣。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具有多种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沟通和探索的能力。本文基于生物教学中的结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开展合作模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 教学
        前言: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和知识点较琐碎。合作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知识的准备,学习和评估阶段。合作学习的开展,主要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让学生爱上生物,喜欢钻研生物知识。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必要在全程进行合作探究,让师生共同努力,制定合作目标。基于共同目标的带领下,师生合作解决困难。在实际的合作探究中,教师应该让小组中的学生一起工作,小组中的学生将一起竞争。协同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做好评估工作,使学生能够相互评估,并对教师进行评估。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的开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和较弱学习能力的学生混合,以达到群体之间的平均能力。在整体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可以一起解决,在制定了共同的学习计划后,大家一起基于共同的问题探究,提高整体的探究能力。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现今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对生物知识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不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是无聊深奥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创新,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但是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究,孩子们本身就活泼好动,对教师总是存在敬畏感。合作可以让彼此之间拉近距离,课堂气氛就会相对融洽和谐。
        (二)锻炼学生表达和协作的能力
        共同学习就是共同协作,主要是与其他学生交流,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生物学习中,有许多地方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感觉可能有些可怕,但是学生之间的距离会增进的。学生们在小组中可以尽情发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陈旧
        在现今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较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基本上在讲课时还是将考试中考的作为教学重点,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了其次。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经常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对象。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记录,基本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对生物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采取一种讲课模式,在重点难点的讲解中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思考的学习意识逐渐淡薄。
        (二)评价角度单一
        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还是通过试卷考试的形式,过于注重分数,排名主要是依据考试成绩,但是在生物实验的评价中主要依靠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来打分。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学生最后的实验成绩参差不齐。教师的评价是一方面,教师还应从学生之间和学生自身展开评价,教师的评价毕竟只是代表一方面,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学生作为真正的参与者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要倡导让学生之间评价,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
        (三)缺乏兴趣培养
        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本身有许多概念需要理解和记忆,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这其实还是归根于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缺乏兴趣,生物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需要实验作为辅助,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在这方面一些学校做的还不是很好,在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上比较欠缺,这样就会限制了学生们的能力培养。学生们在实验中只是觉得实验有趣,并没有从实验的背后分析其中含有的概念,对实验知识掌握不够。
        三、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合作策略
        (一)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养成正确的交际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表现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观点,用头脑风暴来收集人们的意见,得出高质量的结论。沟通是学生锻炼表达和思考能力的良好锻炼机会。教师应鼓励胆小的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害怕犯错误。有了想法就要勇于说出来,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成员应耐心倾听其他学生的演讲。例如,在学习主要动物群体时,我一般主张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并首先探索水蛭和涡虫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学生在观察水螅的生活环境时,观察水螅的身体结构,在捕食和御敌时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意见,我看到一个个小组中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心十分欣慰。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分组
        初中生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在小组中学生可能不会全程专心致志的学习,经常有闲聊的情况出现,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们在台下说话。在安排小组探究中,首先应该合理的分组方式分好组,不能让学生自由组合,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分配。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好,这样在组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小组中与同学一起学习知识。学生共同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互相合理分组后学生在探究遇到困难时可以共同解决,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各个小组课下自主寻找一些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和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各自分工,找到了之后互相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介绍,学生们喜欢听一些故事,有关这些动物的小故事也可以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方式可以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爱上生物知识,这样互相带动、互相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共同进步。
        (三)教师科学地控制课堂时间,发挥学生的作用
        学生们最欠缺的就是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自主思考其实是锻炼能力的过程。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在教学中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在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在开展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控制课堂时间,留给下学生充分的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自己克服问题,自己探究疑问。不要吝啬学生讨论的时间,要让学生自由轻松地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我喜欢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在学习青蛙的有关知识时向学生提问:“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作用?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提出其实就是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自己思考就会采取多种方式去探究,可以翻阅课本,与同学交流,还可以从网络中寻求答案。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让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自己的思维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思考交际,教师做好评估,总结学生在探究中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
        结束语
        在生物学习的课堂中,师生互相帮助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中学生不仅要收获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扎实锻炼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将生物课堂进行得多姿多彩,让笑声充满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体会生物知识的魅力。同时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到其他学科中,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吕超.关于初中生物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8):257.
[2]刘腊梅.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10):204-205.
[3]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阮慧娟.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