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效果评价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作者:刘洋
[导读] 目的:对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效果进行探讨。
        【摘  要】目的:对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6个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学生通过口腔护理后的牙菌斑指数,对口腔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口腔护理过程对口腔患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56名护理学员在通过相互的口腔护理操作后,护理学员总体的牙菌斑指数呈下降趋势;对比学员的下臼齿内侧的牙齿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发现,学员该位置的牙菌斑指数均高于其它位置。统计过程并无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护理方法具有明显减少口腔中牙菌斑的数量的作用,这对改善人们的口腔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口腔护理的过程中,应更为注重对患者口腔内部下臼齿内侧的护理,以提高口腔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口腔护理;护理效果;健康

        牙齿是人们生物体中重要的结构组成,这种结构的主要作用即帮助人们咀嚼食物,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存。近年间,牙齿健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如一些患者的牙齿经常会发生一些病变,进而导致相关患者的饮食生活受到影响,这对患者的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医疗机构中的口腔护理是指,在评估和诊断患者口腔的基础上,提出对患者口腔护理的计划及方法,这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要护理要点便是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及建议。例如,治疗口腔溃疡疾病的一般治疗方法,即采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涂抹患处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治疗作用,但是这种治疗效果也会根据不同病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而不同。对此,护理人员的口腔护理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口腔疾病成因的分析,避免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以到达最佳护理目的。本文对护理人员的口腔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或人员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护理学院大二56位学生,采取立意取样方法进行观察。候选标准:参加完全自愿;通过老师来确定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并制定口腔护理方法和操作标准。
        1.2方法
        (1)首先对进行口腔护理前的采样操作,在采样室进行,由一名操作者进行检测学生牙齿的斑块,后转到操作室,且按照特殊的口腔护理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2],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让学生互相完成对对方口腔的护理操作。操作完成后,再次回到取样室,检测学生的牙菌斑的指数。一个人负责取样,一个人负责记录,采样员和记录员不参加口腔护理操作过程。学生在进入采样室是不必遵循固定的顺序,采样者在操作过程中,不能看学生的记录,避免由于主观因素而使结果产生偏差。
        (2)菌斑指数的检测,选择检测学生的牙齿编号为16,11,26,31牙齿的外表面和36,46号牙齿的内表面并计数。每个学生的牙菌斑指数都为全部指数的平均值。检测方法是利用目测和观察相结合,主要对龈缘附近菌斑的厚度和体积进行记录。评价标准:0分为牙龈边缘区无斑块;1分为边缘有薄斑,但目视检查是不可见的,但是使用探针可以刮掉斑块,2分为牙龈缘或其他面也可见到斑块;3分为龈沟或齿龈周围有较厚的菌斑。
        1.3统计学分析
        将检测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和Y2测试的方法。
        2.结果
        菌斑指数在口腔护理操作前后的变化:通过分析56例学生的口腔护理发现,口腔护理后牙齿的平均菌斑指数低于操作前。口腔护理前,编号为36和46牙齿斑块的平均得分≥2,为总人数分别占25%和39.2%,并将这些与其他牙齿进行对比,这些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后,编号为36和46的牙齿的齿菌斑平均得分≥2但是在总数中的比例去下降到了7.1%,且与其他牙齿进行对比,这些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口腔菌斑指数可以作为口腔健康的衡量标准
        牙菌斑通常是由于各种微生物的汇聚形成的,这种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并不是由于吃或喝了某种物品形成的。例如,一些研究中表明,患者在不吃、不喝、不刷牙且牙齿表面清洁的情况下,患者的牙齿经过20分钟后,便会具有牙菌斑形成。而这种牙菌斑也可以导致蛀牙、牙龈炎等疾病症状发生,严重时甚至能够引起患者的肺炎产生。因此,牙菌斑块可以作为反映患者口腔卫生的情况的标志。对此,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在对人们进行口腔护理的过程中,以去除牙菌斑为主要的也成为了新的口腔护理方式。护理口腔检查的过程中,按照检查范围,可以分为全口腔检查、简化指标检查、酚红试验、探针检查。本文案例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简化指数测定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查快速、安全、且不留任何异物在口腔中的优势。
        3.2口腔护理过程中的不同护理方法应用
        口腔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不同口腔疾病应采用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3.2.1针对化疗性口腔炎的护理
        化疗性口腔炎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口腔溃疡及创口感染,这种口腔溃疡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病情的好转、甚至威胁到生命健康。针对患者的这类疾病治疗,一般可以选用中药护理治疗方法与西药治疗两种方法。
        中药治疗方法: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类型的口服液,一般一周之内能够到达痊愈的效果。
        西药治疗方法:西药治疗过程中,通常以补充维生素为主,一般针对针对化疗性口腔炎的治疗,可以选用维生素C、B2等维生素类药品进行治疗,疗的过程中,应采用捣碎研磨成粉直接作用于患处的质量方式。
        3.2.2针对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对于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而言,其护理过程存在一定特殊性,如患者的口腔长处于张开状,而这种状态也较为容易导致患者的口腔粘膜易于干燥,患者的口腔唾液会因此而减少,口腔自净化能力会减弱,会导致患者的口腔内的细菌不断生成。针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而言,采用常规护理即可,采用常规护理能有效地防止口腔感染发生,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口腔护理效果,这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3口腔护理牙菌斑的清除作用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用棉签能有效去除牙齿的牙菌斑。只进行简单的漱口不结合口腔擦拭,对于去除牙菌斑没有效果。Flush方法只能将牙齿表面松散软垢冲洗掉,如食物残渣,只是起到了暂时减少嘴里微生物数目的效果,但不能完全起到清除牙菌斑的作用。对于口腔擦擦拭而言,操作时要注意力度,注意擦拭牙齿和牙龈边缘的菌斑,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清除软垢,食物残渣,牙菌斑和其他牙齿表面沉积物的效果,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3.4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不同部位的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后牙菌斑的数量都有了显著的改变。但是也可以看出,下臼齿的牙菌斑的数量,在口腔护理之前和之后都明显高于其他牙齿。这些数据都与亚历山大和艾迪等研究的结果相符。下颌牙具有较多的斑块,这可能与这部分的解剖位置和口腔棉签擦拭法有关,口腔护理是不容易彻底清洁牙齿的内表面,这表明口腔护理应在未来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王颖.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效果评价[J].健康之路,2017(2).
        [2]潘关凤,王平蓝,杨小娟,et al.母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3).
        [3]林栩雁.口腔护理对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6):219-221.
        [4]戴银春.探讨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